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椎体内植骨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因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就诊于我院并且最终选择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一共46名,对其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未植骨组21名患者,和植骨组25名患者。未植骨组接受的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植骨组是在此基础上联合椎体内植骨。观察指标为:(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术前待床日等;(2)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后并发症;(3)VAS评分、ODI指数:时间点为术前、术后1月、术后6月、术后12月;用VAS评分评估疼痛情况,ODI指数测评评估临床疗效。ASIA神经功能分级:时间点为术前、术后12月,ASIA分级评测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情况。评估均由2位研究者独立完成,取平均值以保证评估的精确性;(4)影像学指标:从胸腰椎侧位片得出伤椎前后缘相对高度、Cobb角,时间点为术前、术后1月、术后6月、术后12月。结果:(1)两组患者间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植骨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高于未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有一例切口延迟愈合的情况,未植骨组有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松动。(3)比较两组之间术前和术后1月、术后6月ODI指数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月时,植骨组的ODI指数低于未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间点两组间的VA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2月ASIA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比较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1月和术6月时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伤椎后缘相对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术后12月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体后缘相对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都能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发挥良好的止痛效果。椎体内植骨加强了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虽然创伤稍大,但没有明显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减少远期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角度的再丢失,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总而言之,椎体内植骨安全、临床疗效较好,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