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在国家存亡之秋,抢救、培养战区儿童以保民族元气成了当务之急,“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就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该会于1938年3月10日成立,10月因武汉失守迁至陪都重庆,直至抗战胜利。在此八年期间,“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全国各地成立22个分会和54所固定儿童保育院,积极对战区儿童、孤贫儿童进行收容、教养,先后保育近3万儿童,为抗战建国作出巨大贡献。本文以川渝为重点考察区域,对“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的保育事业进行研究,通过介绍该会保育事业概况及教育实施情况,呈现出“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川渝地区的保育事业全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
首先对“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历史沿革进行阐述,包括其缘起、入渝经过及在川渝的发展始末;第二部分是论文的重点,将对该会的保育工作进行总体概述,分别从其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经费来源和保育事业实施概况三个方面来介绍其详细情况;第三部分将以川渝为重点考察,具体介绍“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所设保育院的教育实施情况,包括教育方针原则、教育内容及其在川渝地区所取得的成绩;最后一部分将在对该会保育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其作出评价,概括出其工作的特点、不足及其意义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