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福利是指在政府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在维持现有生活水准的前提下尽可能高的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各种政策与社会公共服务的综合性制度体系。居民是构成国家与地区的主体,是维持社会正常运作的核心,居民能否在履行自身义务的同时享受到安居乐业的权利,是稳定社会秩序,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社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河北省作为北方地区的重要商贸集散地,工农业承载区,生态支撑区与人口大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针对河北省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现状进行评测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优化与提升不仅对河北省竞争力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要环节。本文根据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对河北省居民社会福利水平进行测度,从宏观层面上审视河北省居民社会福利水平。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点。第二部分论述了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包括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希克斯的补偿理论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同时对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指数的概念做了界定,为后续部分的研究做了框定概念与定义的作用。第三部分从经济、医疗、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阐述了河北省现状、取得的去产能工作成果斐然、逐步提升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与大气污染治理的阶段性成功等成绩与依然面临严峻的去产能压力、针对贫困群体的救助只能保障生存不能保障正常生活,医疗、教育、文化等资源保有量不足等问题。第四部分运用熵值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从功能与能力两个视角测算了河北省居民社会福利水平。第五部分根据上文中得出的结论,提出了坚持经济结构调整、发挥精准扶贫的作用与加大公共资源投入与结构性优化等建议。第六部分对全文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以基于所有所享的功能视角与未来所得的能力视角,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理念,综合了文献调查法、熵值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构建了河北省居民社会福利水平指标评价模型与体系。最后得出了河北省居民社会福利水平整体良好,但部分指标与国内平均水平尚有一定差距的结论并提出了继续实施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结构性失业、完善养老保障机制、建设区域性名校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