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诗选》杨德豫译本之节奏与音韵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381598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翻译中,由于有效沟通的需要,意义通常被赋予比形式更高的优先权。因此,相对动态对等而言,奈达的形式对等长期以来一直被忽略。然而就诗歌而言,声音与形式都是诗歌的组成要素。在某些情况中,一首诗的声音与形式甚至传达了一定的意义。而且,如果不能再现诗歌的节奏与音韵,译诗就很难表现原诗的音律美和结构美。由于声音与字面意义关系不是很大,因此,形式对等应该更有可能适用于诗歌节奏和音韵的翻译。对于诗歌音律的翻译实践与研究,以往大都依赖译者本人对英汉诗歌格律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前人所做研究的借鉴和总结的基础上完成的。运用形式对等理论对诗歌音律的研究并不多见。鉴于此,本论文运用奈达形式对等的理论,对杨德豫译《拜伦诗选》中的节奏和音韵进行比较分析,借以论证其在诗歌翻译中的可行性。并试图阐释如何在保证意义对等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形式对等,为今后解决诗歌翻译中意义与形式的矛盾问题,以及诗歌翻译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借鉴。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概述了翻译过程中意义与形式的矛盾,指出本论文研究的重点不在于意义与形式的优先问题,而在于如何利用形式对等理论,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再现诗歌的音律美。第二章对英汉诗歌翻译中节奏与音韵的处理方式,拜伦诗歌的汉译,以及杨德豫译本的研究做了概述。论文的第三章对英语诗歌的节奏和音韵做了必要的介绍。第四章是本论文的重点,作者对所选译本中的节奏和音韵与原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对比与分析,同时对杨译本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瑕疵进行评价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杨译本在很大程度上再现了拜伦诗歌中的节奏与音韵。以此得出结论,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前提下,形式对等理论可以用于对译诗音律忠实原诗的程度进行检验和评价,且有助于提高译诗的质量。
其他文献
追求自由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之一,人类对自由的认识经历了从否定自由到肯定自由再到追求自由的真理的过程,对于“自由”中西方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观点,表现出各自的民
目的观察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快室率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快室率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61元增长到2012年的29608元,与此同时,其地区生产总值则以平均每年15.37%的
<正> 手术方法仰卧位,用1‰新洁尔灭液进行面颊皮肤和口腔粘膜的灭菌。选定由两侧外眦向下的垂直线与两侧口角连线延长线的交点为酒窝点,距口角约2.0~2.5cm,用美蓝标记。用1%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人口的空间差异现象愈发凸显,人口的过度集聚导致一些大城市超负荷运转,而一些中小城市人口难以集聚,抑制经济发展潜力,影响城市自身和区域整体的
民无信不立,是中华文明历久不衰的经典,也是奋斗90年的中国共产党赢得全中国人民信赖和尊重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