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市民城市归属感及对策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的国民国家归属感不强,将导致爱国主义缺失。一个城市的市民城市归属感不强,将制约其城市发展和社会建设。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的现阶段建设目标。和谐社会,说到底是要建设和谐城市社区,和谐城市是指城市居民对居住城市的人文环境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认同,从而产生城市归属感,认同城市等同于故乡,居民间和谐相处,积极参与城市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东西部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一,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人口流动较大,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深圳,特区成立30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口不断涌进,95%以上居民为移民,政府忙于发展经济,对城市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社会发展的基础不牢,阻碍了城市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因此,研究市民城市归属感的培育和相关政策设计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国内外社会学学者都十分重视社区归属感的研究,研究方向也比较一致。在城市归属感方面,国内社会学学者主要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主体,研究其对所居住城市在的城市归属感问题,对其它市民群体,少有涉及。从地域来说,城市归属感与社区归属感基本含义与特征上有很大的关联度和相似性,“城市”在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城市社区”,城市归属感同理亦可理解为“城市社区归属感”,可归入“社区归属感”的范畴。  因此,本文详细综述和梳理出前人在社区归属感和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研究成果,引入社会学中的社会认同和社会排斥理论,在对城市归属感问题进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设计了深圳市民城市归属感调查问卷,对市民城市归属感的现状进行实证调查和分析,找出影响市民城市归属感的主要因素,再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社会学相关理论,从市民个体因素和制度排斥角度进一步深入阐释和分析。同时,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移民国家和地区—美国、新加坡、香港的归属感培育和政策设计经验,从政府角度提出应从市场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人居环境等角度培育市民城市归属感。
其他文献
有了城市,才有城市管理。城市管理的制度、形式、方法有其自身成长、发展、革新和完善的过程。从城坊制、保甲制到居委会,从上海租界的工部局到苏州市民公社,从警察局到市政管理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传统的英语教学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课堂,很多学生看见英语就头痛,更谈不上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英语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提高自己的现代教学手段。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多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这个意义重大。  关键词:电教手段;小学英语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近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
经济开发区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出现的产物,自诞生之日起,就在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及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它既是一个经
【摘要】: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和耐心,并且要不断地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养成高效、细致的工作态度,要勤做题,善做题,这样才更有助于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认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师 优秀 能力  一位高中数学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他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和完善的人格。教师的宽阔胸襟能够感染学生,净化
一、备课前要钻研教学大纲,通读、熟悉、钻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内容制  定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考核的依据,因此要重视 大纲的学习。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通读教材,可以增强对教材的理解。只有对教材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驾驭 教材。要理解教材,不能只读一课书或一个单元,必须通读全册教材,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