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话题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waxq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是会话结构的基本构件,是构件的实质内容,是会话结构中的深层纽带。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话题,话题无处不在。但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语言话语分析的对象多涉及指示语、话轮转换、衔接等,却很少涉及话题方面的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言语交际中话题转换的刻意使用,从整体上,本论文属于基于语料的定性研究。论文主要以Jef 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理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为理论框架,旨在解释话题转换的顺应性、协商性及其功能。 在谈话中,话题不是永远不变的,它会随着事件的发展,谈话者思想的变化及兴趣所在而发生转换。话题转换经常发生,这也正是话题具有随意性一面的表现。但有的时候话题转换是谈话者刻意使用的一种交际策略,是一种有意识的交际活动。什么是刻意话题转换呢?在本文中,它的工作定义是“在日常会话中,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效果,说话者在有能力继续原话题的前提下故意终止原话题,而提出一个与原话题在内容上或相关或毫不相关的新话题,从而使会话成功进行下去。”本文所探讨的话题转换是作为一种交际策略而存在,并能够发挥一定的交际功能的刻意话题转换。交际者为什么要刻意转换话题呢?我们认为这是为了顺应各种语境因素:1).顺应社会规约,即顺应说话人所处的社会地位,所拥有的社会权利等;2).顺应心理世界,即顺应说话人的性格、感情等;3).顺应物理环境,即顺应说话人当时所处的时间、空间和语言环境等。 顺应理论回答了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人们为什么选择话题转换作为交际策略这一问题,那么话题转换作为交际策略是如何在言语交际中具体运用的呢?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研究发现,说话人在进行话题转换时,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语言结构来对语言进行调控,从而有效的实现这一交际策略。大量语料事实表明,话轮转换不是话题转换的决定因素,有时话轮转换,话题未必发生变化;有时话轮未变,话题却发生改变,因此话题的具体转换过程可以分为自我转换和他人转换。话轮不转换,话题转换了,是自我转
其他文献
通过采用劈裂剪切试验和直剪试验评价双层摊铺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切性能,分析沥青混合料层间连接方式、级配大小以及试验环境对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层间连接方式和试
自二十世纪80 年代以来,一种基于交际任务的教学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在任务教学法中,任务被看作是大纲设计与教学的单位。在外语学习任务的研究内容中,任务的不同类型、完成任
民国时期,陶孟和与廖泰初先后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讲授"教育社会学"课程。作为两个时代的学者代表,他们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折射了民国时期教育社会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国人对教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观念也不断加深。为了顺应当今时代的节能环保要求,建筑行业的节能施工技术应运而生。节能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节
"金叶沙地柏"由沙地柏的芽变侧枝发育而来,其枝条斜生,树冠外层叶色金黄,树体外观呈金黄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经11年的繁育与研究,发现其性状稳定。文章详述了其特性,并从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成果,通过研究对话中的隐喻翻译,探讨隐喻翻译理论的原则及意义。 隐喻一直以来被认为只是一种修辞手段或是语言的异化现象而已。直到近年来,它才
做好农电管理工作不仅能够解决农村用电问题,为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保障,还能推动新农村的发展。基于此,相关电力公司对农电管理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改革,但由于农电管理工作流
为确定沥青路面面层界面两侧材料组合(A)、界面压槽(B)、黏层油(C)及其交互作用(A×B,A×C,B×C)对层间抗剪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和显著性,根据正交试验方法设计试验方案,进行
针对国内风电场实测风速数据,利用三种分布模型拟合平均风速分布,结果说明Weibull分布是一种适合于描述平均风速分布的模型。针对不同的Weibull分布参数估计方法,提出了用风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