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Angiopoietin-2在中国出血性脑卒中人群中的功能研究—噬菌体抗体的构建和单核苷酸多态分析 脑卒中是中国首位致残和次位致死病因,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出血性脑卒中约占中国人群发病的21%~48%,是高加索人群的2~3倍。这种种族发病率的差异,提示疾病发生机理可能不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理未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血管先天发育异常、中毒、感染等均直接或间接促进了此病的发生和发展,而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壁功能不全是脑卒中发病的基础。“损伤反应学说”提示,各种危险因素诱发的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内膜损伤的基础。因此,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研究,将有助于最终阐明AS发生的机制。Angiopoietin-2(Ang2)是最新克隆的一类血管内皮细胞特异的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配体Angiopoietin(Ang)中,唯一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长因子,能竞争性地阻断angiopoietin-1(Ang1)与Tie2的结合而使血管内皮细胞处于不稳定状态。在VEGF的协调作用下,Ang2促进原始血管网络进入重塑过程,最终形成功能完善的血管。Ang2基因敲除的动物模型,早期血管发生不受影响,但进入成熟期后,由于失去Ang2的整合稳定作用,血管壁完整性遭到破坏,通透性增加,表现为水肿、出血而死亡。在自发性高血压性脑卒中易患大鼠(stroke-pron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SP)和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中,均可见Ang2表达明显升高,出现水肿、出血和血管新生等病理变化。上述试验证据表明,Ang2在维持血管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Ang2功能异常引起的血管壁功能不全,可能是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理之一。 抗血管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在血管增生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鉴于Ang2在血管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了鼠抗人Ang2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v against human Ang2,scFv-Ang2),以期用作载体,研究Ang2在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或者作为中和抗体或药物载体,阻断Ang2自身或者与之相互作用的其他因子介导的血管新生,从而为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