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并且欺凌程度日益严重,校园欺凌问题也由此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校园欺凌作为中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一个病态的存在,在学业、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方面严重的影响着受欺凌者、欺凌者以及旁观者。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校园欺凌更是从传统欺凌逐渐延伸到网络空间,现实欺凌与网络欺凌交叉频发现象广泛引起心理学家的关注。对于欺凌行为的研究,集体层面的影响因素一直以来容易被忽略,而学校是中学生非常主要和重要的生活场所,集体道德推脱是从中学生最小也是最具体的集体单位——班集体为出发点,从集体层面结合中学生自身人格特质分析欺凌行为的发生。因此,本研究拟探讨中学生暴力视频游戏对欺凌行为的影响,并通过集体道德推脱、感觉寻求的中介作用探讨暴力视频游戏对欺凌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参与者角色量表》、《集体道德推脱量表》、《感觉寻求量表》、《攻击主题偏好问卷》、《主动性攻击与反应性攻击问卷》、《网络欺凌量表》,对宜昌两所中学的486名中学生分两次,进行前后测追踪研究,利用SPSS21.0、Mplus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中学生的暴力视频游戏、集体道德推脱、感觉寻求、欺凌行为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中学生的暴力视频游戏、集体道德推脱的责备归因因子、网络欺凌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暴力视频游戏、集体道德推脱的道德辩护因子、责任转移因子、责任分分散因子、有利比较因子、感觉寻求、反应性攻击、攻击行为、网络欺凌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集体道德推脱的责任转移因子、感觉寻求、反应性攻击存在显著的主观家庭经济地位差异。(3)中学生暴力视频游戏、集体道德推脱、感觉寻求、主动性攻击、反应性攻击、攻击行为、网络欺凌两两正相关。(4)中学生集体道德推脱在暴力视频游戏与欺凌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中学生后测的感觉寻求(T2)在前测暴力视频游戏(T1)与后测欺凌行为(T2)之间存在中介效应。(5)暴力视频游戏既通过直接路径,也通过集体道德推脱—感觉寻求的链式中介作用等间接路径影响中学生的欺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