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性荒漠草原牧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适应的实证研究——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为例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gan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荒漠草原是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和敏感地区。荒漠草原地区的牧户主要依赖天然草原而生计,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研究草原地区牧户对气候变化、气候波动的感知和适应,对于分享牧民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策略,探寻多元草原管理模式意义重大。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61个牧户的调研走访,文章研究了荒漠草原牧户对气候变化趋势和极端气候事件的感知和适应问题。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1979—2007年),苏尼特右旗地区的气温明显增暖、大风显著减少,降水量和蒸发量无明显变化,多数牧户能够正确感知气温由冷转暖的变化趋势,但是受降水量、大风日数年季波动大的客观影响,以及牧民期望降水能有所增加意愿的主观因素作用,超过90%的牧户感知降水量减少、大风日数增多,与气象数据分析结果相悖;②受可参考时间长度的影响,牧户对短期(近10年)气候变化的趋势感知较深刻、准确,并有可能依据自身对短期气候变化趋势的感知结果来判断长期气候变化趋势,与此类似,牧户对近期发生的极端气候灾害事件的记忆要比对早期发生的气候灾害事件的记忆较为清晰和深刻;③在荒漠草原地区,干旱是影响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发生频率最高的极端气候事件,牧户不仅对干旱的感知和记忆最深刻,而且对沙尘暴和大雪等极端气候事件的感知也是伴随着对干旱的感知和记忆而发生的;④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牧民们最关心的是牲畜情况,对草场状况和自身关注较少,多数牧户将牲畜患病、草场减产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归咎于气候原因;⑤苏尼特右旗牧户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措施包括处理牲畜、购买草料、走场、圈养、外出打工5种,针对不同的极端气候事件,牧户的适应行为倾向略有不同,其中以购买草料为最基本的应对措施,总体适应行为较单一,且均系牧户自发的被动适应,尚缺乏行之有效的主动适应机制与行为;⑥当前,荒漠草原地区牧户应对长期气候变化的行为多是政府行为或借助政府扶持而形成的长期、固定的适应管理模式,虽然牧户对长期气候变化的适应行为没有清晰的概念和界定,但在实际生产中,牧户已通过调整牲畜规模、组成和品种(缩小牲畜规模、由大畜转养小畜、小畜中增加绵羊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实践;⑦牧户对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灾害的感知与适应是复杂的,是受家庭禀赋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体现。以荒漠草原为对象进行牧户气候变化感知和适应研究是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仅是一个尝试,尚有许多空白领域需要深入探索。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