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米出口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Rice Export Country ;OREC)是2007-2008年世界粮食价格危机时期泰国政府倡导建立的,宗旨在于稳定全球的大米价格,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在泰国政府提出这一建议后,很快就遭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反对与指责,尤其是一些大米进口国家。为何尽管面对着巨大的反对意见,泰国政府却任然热衷于成立大米出口国组织?为何大米进口国家反对泰国建立大米出口国组织?这一组织的建立面临着哪些困难和问题,其前景将会怎么样?本文将试图通过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简要的回答。东南亚是资源和物产富集地区,农作物特别是亚热带作物资源丰富,是世界生产稻米最多的地区,其中泰国、越南、缅甸更是有着世界三大“谷仓”之称。由于泰国的地理条件和自然因素十分适合稻米的生长,因此其稻米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由于其地处海湾地区,海上交通十分便利,因此与国外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目前泰国大米生产量排世界第六位,而其大米出口量则排在世界第一位。然而由于大米本身的市场特征导致国际大米价格不平稳现象,其原因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国际大米市场状况,由于一国大米产量的主要部分是用于满足自身需求,多余部分才用来出口,因此国际大米贸易数量占世界大米总产量的比例较小,所以国际大米市场出现无决定价格权而导致大米市场的价格动荡现象;其次是影响国际米市场价格的供给因素,例如天气变化、人口增多、油价上涨、国家政策及燃料植物种植等原因;再次是影响国际米市场价格的需求因素,因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对大米的需求有着不同的价值理念,所以国际大米市场很难共同规定起标准的大米价格指标,如大米品质、种类及消费者的食味等;此外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大米市场价格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出于加强各大米出口国在国际大米市场上的信息交流,稳定大米价格的考虑,泰国政府提出了组建一个类似于石油出口国组织的大米出口国组织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东南亚大米出口国家的积极响应,但同时却遭到了一些大米进口国家的反对。再加上建立大米出口国组织本身具有的许多难以解决的难题,比如大米产量难以控制、各成员国的农业生产过程难以管理、大米出口量占世界大米总产量的比例较小,对世界市场影响不大等等,使得大米出口国组织的建立面临着重重的阻力。文章最后建议,泰国将要倡导建立的大米输出国组织应该在组织结构上类似于石油输出国组织,而在该组织的功能和目标上,则应该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有所区别,形成适应自身情况的特点。具体来说,该组织应当将合作的重点偏向于加强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生产技术交流,从而提高各成员国的大米产量和品质,稳定该地区的大米供给和价格,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像OPEC那样对国际石油产量和价格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