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韦5断块阜宁组一段油藏是一个以三角洲前缘细砂~粉砂岩沉积为主的稠油油藏。伴随着油田即将进入高(中高)含水开发阶段,由于开发初期对储层认识不够精准,油藏开发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制约了后期的开发工作。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等理论指导下,结合岩心、测井和动态资料,在前人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细了地层格架;基于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及规律,明确研究区沉积体系及微相特征;在精细沉积微相研究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区构型单元拼合叠置特征,并建立了韦5断块阜一段三角洲前缘构型模式。主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通过基准面旋回分析,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基于前人地层对比成果,新增识别了 4个辅助标志层,分别位于E1f11-5、E1f11-7、E1f11-10、E1f11-13小层的顶部,综合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其叠加特征,将研究区阜一段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和31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并进一步将17个小层细分为31个单层,首次将研究区阜一段主力油层划分到单层。在对岩性、结构、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开展了沉积微相研究。韦5断块阜一段储层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其内部微相类型多样、空间叠置关系复杂。综合应用岩心和测井资料,明确其主要发育河口坝、坝缘、水下分流河道、滩砂、席状砂及支流间湾5个微相。平面上主要有4种分布类型: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沉积、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滩砂组合沉积、三角洲前缘连片状河口坝沉积与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垂向上阜一段相对湖平面整体呈下降趋势,各单层之间及其内部沉积以反旋回为主,形成了三角洲外前缘、内前缘沉积。以三角洲前缘沉积规律和沉积模式为指导,对研究区储层构型进行详细解剖。依据Miall层次界面分析法,确定了研究区沉积构型6级划分方案,精选4级构型单元河口坝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研究区不同期河口坝单元存在独立型、叠加型、切叠型3种叠置关系;同期构型单元间拼接模式主要有坝主体—坝主体、坝主体—坝缘—坝主体、坝主体—坝间泥—坝主体、河口坝—分流河道、河口坝—滩砂—河口坝拼接5类。本论文研究重点是在主力油层连片的复合河口坝内部识别出单一河口坝,总结出4种单一河口坝识别标志:曲线形态差异、砂体厚度差异、坝缘微相的出现、砂体顶面层位高程差。从研究区横向与纵向构型单元分布剖面图分析得出韦5断块阜一段构型单元整体呈现拼合板状的样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