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状况,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双管其下,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占补平衡,研究耕地质量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吉安县耕地质量监测研究为主要内容,从如何布设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出发,并把耕地质量界定为耕地生产力质量、耕地生态环境质量、耕地健康质量。在此基础上,布设吉安县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建立吉安县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并运用建立的模型对吉安县耕地质量监测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为如何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吉安县耕地质量监测样点2010-2012三年监测指标数据间的对比发现,土壤质地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稳定性强;2011年监测样点的有机质含量平均水平相对2010年监测样点的有机质含量平均水平有所下降,特别是进行了土地整理项目的样点35号、36号、37号、38号四个监测样点下降明显。对2011年-2012年监测样点的土壤有机质分析,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不大,总体上有所上升趋势,因土地整理过的监测样点有机质含量也得到了一定的回升;2012年相对2010年pH值总体上有所下降;剖面构型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指标,在监测的三年中,监测样点的剖面构型变化不大;监测样点有效土层厚度总体上有一个上升的趋势,但幅度较小。由于土地整理项目开展的监测样点35号、36号、37号、38号4个监测样点有效土层厚度增加;2010年到2011年,吉安县耕地平均单产有所下降,到2012年吉安县耕地平均单产又回到了2010年的水平;三年间的产投比的变化与耕地单产变化趋势一致;大部分监测样点的机械化程度变化不大,改变耕地坡度后,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监测样点的耕地灌溉保证率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因进行了土地整理项目的四个监测样点,其得到了加强;排水条件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点与灌溉保证率指标一致;坡度在三年的监测中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土壤养分平衡指数变化不大;三年的农药污染风险数据变化不大;三年吉安县耕地种植结构指数没有变化,结构单一,生态稳定性差。(2)通过对2010年-2012年吉安县耕地生产力质量、耕地生态环境质量、耕地健康质量、耕地综合质量的对比发现,吉安县耕地生产力质量总体上有上升的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大;吉安县耕地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三年的变化不大,耕地生态环境的监测指标在三年的短时间内都比较稳定;吉安县耕地综合质量呈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幅度不大。(3)通过2012年吉安县耕地自然质量等与2005年吉安县耕地自然质量等间的对比,2012年样点自然等别相对原农用地等别等别有所上升的样点数为23个,占总监测样点的60.5%,等别保持不变的样点数为11个,所占总样点的比例为28.9%%,样点等别减少的个数有4个样点,所占比例为10.5%。总体水平耕地质量自然等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