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主体性的理论渊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nj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性原则是传统西文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萌发于古希腊哲学,在近代,经笛卡尔至德国古典哲学而得以最终确立。主体性原则的形成与发展是传统西方哲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我们解读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一把钥匙。乃至,是我们观察整个西方思想文化观念由古代到近代的一个重要视角。传统西方哲学主体性原则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普罗泰戈拉与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思想的一个启示是,哲学所追求的那个确定性和统一性不在外部而在主体自身,正是主体自我给变动不居的世界中的一切以规范和秩序。苏格拉底是古代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一个里程碑,其作用类似于康德之于近现代西方哲学,这与他在哲学观念上所实行这一变革直接相关。当然,在苏格拉底那里,主体性原则还是一个初步萌芽,他仍以知识论的方式也即对象意识的方式处理自我意识概念,称“美德即知识”,把自我降低为知识的对象,而非知识的先决条件,从而使自我意识在柏拉图和亚里多士多德那里重新异化为对象意识。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神学的一统天下,带来了自我意识的一次大觉醒,为主体性原则在近代哲学中的重新确立创造了条件,并推动了近代科学和哲学的崛起。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第一人,这地位的获得源于他对主体性原则的重新阐释和确立。在笛卡尔那里,“我思”乃是思想的第一原则,具有不容置疑的可靠性,这样的“我思”既是思维活动本身,又是知道自己在思维的思维活动,即不断把自己当做思想的对象,又不断超越自身,不断摆脱对象意识的那种能动意识。“我思”不是知识的对象,而是知识的先决条件。笛卡尔哲学使得主体性原则由潜而显,在近代哲学中彻底扎根。但主体性原则在笛卡尔那里是不彻底的。在笛卡尔时代,由于经典力学的成就,物理学的科学性己不容怀疑,而作为经验科学的物理学,由于缺乏数学那样的自明的确定性,因而按笛卡尔的“我思”原则,物理学的科学性是一个问题。为此,在主体性原则之外,笛卡尔又求助于上帝。上帝观念的引入,从根本上动摇主体性原则的地位。表明笛卡尔的主体性原则还未成熟到足以容纳和消化对象意识的地步。同笛卡尔相比,康德的主体性原则具有了真正本体论的地位。在康德那里,自我是先天的,不染任何经验的,因而可以摆脱经验对象的局限性,站在对象意识上,通过对象意识把有关对象的一切观念综合成一个知识体系。它已不再是认识的对象,却是一切认识活动的最基本前提。康德的主体性质原则不仅有直接的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人本主义的深刻内涵。康德从经验知识中剥离出了先天认识形式,进而发现了人的先天认识能力,将主体性原则确立下来。康德依据主体性原则而所做的种种区分和剥离,如先天和后天,分析和综合,形式与质料,信仰与知识,科学与形而上学等,最终所追求的无非是人与物的区分和剥离。“人是目的”,这是康德留给后世的最重要的遗训,也是哲学主体性原则所结出的最大成果。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空巢老人这个词逐渐出现到大家眼前。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受到国家、社会以及学术界的重视,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不仅关乎小康
随着经济的发展,单纯依靠个体收集信息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已无法掌握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全貌,信息服务业务由此应运而生。信息服务是全球信息市场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
实验研究了高功率纳秒量级激光脉冲在空气中聚焦时的能量透过率随输入激光脉冲能量变化的规律,发现在纳秒激光脉冲聚焦半径相同的情况下,激光脉冲的能量透过率随入射激光脉冲
<正>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以它那光怪陆离的魔幻色彩、古朴敦厚的神话复现艺术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叙事技巧在世界文学中赢得了举世瞩目的地位。当代许多作家接受并借鉴其神秘的
<正>2011年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以《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山西省2011年初中学业考试科目说明》为指导,兼顾山西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学内容为命题范围,注重基
人脸识别被认为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甚至人工智能领域最困难的研究课题之一,鉴于国内对于人脸识别支付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暂未有成熟应用,只在国内部分高铁车站开展人脸、身份
鉴于进入模式选择在跨国公司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性,本文系统回顾了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研究中的八种理论,即交易成本理论、折衷范式、资源基础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制度理论、产
陈独秀与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袖,也是开拓中国近现代新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陈独秀、胡适以满腔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爱国热情投入到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
<正> 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首次提出了教育学应以心理学为基础,从而使教育学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
我国是世界筑坝大国,建国以来已建堤坝8.7万余座,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然而,由于水文、地质、设计与施工质量、管理维护及筑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