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干预家庭儿童虐待的合理限度与法律手段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e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随着人权保障运动的兴起,儿童人权保护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世界各国不再采取被动态度,而是以保护儿童利益为原则,积极主动地思考公权力与私领域之间的权力平衡问题,以打破“家庭自治”的传统理念。在针对家庭儿童虐待的问题中,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对家庭成员的权利义务做了规定,为国家介入家庭违法行为,保障儿童利益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我国深受“法不入家门”传统思想的影响,面对日益频发的家庭儿童虐待问题,现有的干预手段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国家在介入私领域的过程中,不论是采取福利给付还是强制干预的措施,都会对家庭及成员的权利义务造成影响。强制干预可能造成家庭成员分离,亲情关系疏远,损害家庭功能,干预不当又无法保护儿童权益,从而加深国家、家庭、儿童三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阻碍公权力对家庭私领域的干预。因此,国家是否应该介入家庭、如何适当介入家庭,是国家权力运行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从第二章开始对家庭儿童虐待的概况进行探讨。从施虐主体身份的特定性、虐待行为的多样性、社会性的忽视和纵容、虐待行为的违法性、虐待行为的循环性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家庭儿童虐待的特点,以及家庭儿童虐待出现的原因。对其造成的严重后果,本文从儿童的直接身体和间接心理影响、对施虐者自身的影响、对家庭内部的影响、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在第三章论述了国家介入家庭领域的演变过程,从法理的角度论证了国家干预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基于儿童基本人权理论、儿童的社会价值、国家干预家庭的功利主义逻辑的法理基础,为国家干预手段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第四章从儿童虐待的发现与报告机制、家庭儿童虐待的调查程序、审查起诉、评估标准、儿童紧急保护措施、儿童家庭外安置措施、剥夺父母监护权措施等方面论述国家干预的程序手段及存在的不足,指出当前国家权力不当运行的根源是父母与未成年之间的权利冲突、国家与儿童之间的矛盾、国家与家庭之间的矛盾。本文第五章主要从依法干预、适度干预、儿童最佳利益、弥补家庭失能、尊重家庭自治、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等原则对我国国家干预儿童虐待提出建议。明确警察介入、法院介入、社会工作介入、义务主体报告的界限范围,并对国家、家庭、儿童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提出调解方案。最后在完善国家干预家庭儿童虐待的方式和机制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从而实现对国家干预家庭虐待的权力规制,以减少并遏制家庭儿童虐待事件的发生。
其他文献
当前的"六新大宁德"建设、"海洋强市"建设、"生态市"建设和闽东海洋资源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加快闽东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而加快转变是必要的;同时,与闽东海洋经济
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安风骨'已成为普遍接受的命题.本文提出了建安诗风的另一种倾向--'委婉华妍',并对刘勰建安文学的论述做了
以蓬莱地区‘烟富3号’苹果为试材,试验设置2个处理(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初探优化基肥养分投入对苹果产量等级、表观品质、元素营养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施
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是一种绿色浸金体系,与传统的铜氨体系相比,铜-乙二胺体系展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在模拟浸金的基础上,分别考察了pH、铜离子浓度、乙二胺浓度、硫代硫酸盐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