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的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备受瞩目,特别是跨国公司内部成员之间的贸易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3的国际贸易在跨国公司内部发生,技术转让费约有80%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支付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首先要以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为前提。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企业的生产、销售甚至研发过程在国际范围内的扩展,为了减少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他们试图以一种企业内部的组织机制来替代外部的市场机制,这种组织机制表现之一就是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迅速发展。 9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成为了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受资国,而大量跨国公司的入驻必然带来了大规模的公司内贸易。由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方式的多样性、规模的巨大性,它必然会对母国和东道国以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在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了解其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探讨规避其负面影响的政策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先从大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进行内部贸易的机理,包括跨国公司开展内部的理论基础和价格机制。文章从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内部化理论着手分析公司开展内部贸易的理论来源;并对内部贸易的一个重要机制——内部转移价格机制进行探讨。文章主要是基于修正的厂商均衡理论,对跨国公司以集团整体绩效最优为目标的转移价格进行模型分析。第三章开始转入对在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研究,文章分析了在华跨国公司开展内部贸易的动因、形式、规模以及决定因素。其中着重通过理论分析和线性回归实证分析研究在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规模,最后得出跨国公司在华大量开展内部贸易的结论。接下来,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第四章详细地分析了在华跨国公司间的内部贸易已在许多方面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最后针对这些负面影响,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期待我国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跨国公司,规避其内部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