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霉菌的微波杀灭工艺及动力学模型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fu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从2012年开始,其产量超过稻谷成为我国年产量最高的作物。多数玉米收获前就已被霉菌侵染,同时由于其胚部较大、营养丰富、成熟度不均以及原始水分较高等特点,在储藏过程中相比其它粮食更易发热霉变,轻者品质降低,重者丧失食用价值,每年损失量达百万吨。做好玉米安全储藏工作对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微波因其在杀菌过程中具有安全高效且易于控制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杀菌中。为了延长玉米储藏时间,降低品质损失,本文对微波灭霉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对微波灭霉过程中霉菌失活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拟合,研究了微波处理后霉菌的生长情况并建立了生长模型,并且对微波杀灭霉菌的机理做了相应的研究。1.从玉米中分离出60个单菌落,其中曲霉属的检出率最高,青霉属次之。鉴定出四种霉菌:烟曲霉、黑曲霉、产黄青霉和桔青霉。2.为了明确微波剂量与微波功率对于灭菌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微波杀灭玉米烟曲霉进行优化,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微波杀灭烟曲霉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539W、微波剂量2.5W/g。影响因素的显著性依次为:微波功率>微波剂量。通过三次验证实验,测得玉米烟曲霉孢子减少对数周期为1.0496±0.005,致死率为(91.08±1.23)%,基本符合理论值。对黑曲霉、产黄青霉和桔青霉的致死效果进行检测,致死率分别为95.00%、95.29%和95.38%,均在90%以上。3.对四种霉菌进行了微波失活动力学模型的拟合,烟曲霉、黑曲霉、产黄青霉和桔青霉的Weibull模型拟合参数R2分别为0.9971、0.9903、0.9927和0.9875,线性模型的R2值分别为0.970.、0.9192、0.9459和0.9393。Weibull模型的R2值均高于线性模型,结果表明与线性模型相比较,Weibull模型能更好的反映微波处理下霉菌孢子失活的动力学变化。4.为了进一步明确微波对玉米霉菌的杀菌效果,应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对微波杀灭玉米黑曲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了杀菌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119W、微波时间6min、装载量50g。通过三次验证实验,测得玉米黑曲霉孢子减少对数周期为1.3769±0.107,玉米裂纹率为0,与理论值相符。同时玉米的水分含量由(28.11±0.68)%降低至(23.97±1.21)%。5.应用水浴和微波对四种霉菌孢子进行处理,利用生长量测定和生长曲线的模型拟合,来预测两种处理对菌体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水浴加热和微波处理对菌体都有致死作用,但部分菌体并未死亡,存活菌体遵循Logistic生长模型,存在延滞期、对数期和稳定期,但生长动力不足,延滞期增加,种群容纳量下降。经微波处理的四种霉菌,延滞期均长于水浴处理,种群容纳量低于水浴处理。6.对微波和水浴处理前后四种霉菌孢子的蛋白质、DNA吸光度值和电解质渗透率进行测定。在相同条件下,微波处理后四种霉菌孢子的蛋白质、DNA吸光度值和电解质的渗透率均要高于水浴,说明微波处理对霉菌细胞膜的损伤程度要大于水浴,微波杀菌过程中存在非热效应。7.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黑曲霉孢子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前后孢子的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微波处理前黑曲霉孢子形态饱满且表面较为平整,处理后的孢子表面产生皱缩;经微波处理后孢子细胞内溶物有较多渗出,说明微波处理对孢子细胞膜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其他文献
<正>当前,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已超过96%,随着待遇水平的不断调整,医保支出总量越来越庞大。北京市的医保基金管理面临着收入增长空间有限,支出压力持续增加的局面。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信息管理系统遍及日常工作的每个角落,无论医院、车站还是政府办公部门都开始使用电子化办公,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但对于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