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层间接触对路面力学响应影响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gfeng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接触模型模拟路面实际工作状态,分析了层间接触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线弹性断裂力学分析了裂纹形成及扩展机理,为路面结构优化设计及使用性能预估提供数值依据。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 (1)通过对路面结构力学模型的比选,确定了能更好地反映目前路面实际工作状态的力学模型——弹性层状半空间地基层间接触模型,并对接触模型建立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论述。 (2)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接触模型,对层间接触、水平荷载影响和超载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层间接触对荷载在面层和基层之间的传递有很大影响,随着层间粘结作用的加强,面层应力减小而基层应力增大,层间作用的加强有助于充分利用基层的材料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车辆在制动或起动过程中,轮胎会给路面一定的水平荷载,水平荷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响应影响不到2%;车辆超载时,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值都有大幅度的增加,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随超载率的增加而大幅度缩短。 (3)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与线弹性断裂力学相结合,分析了裂纹产生及扩展机理:路面板在成型过程中其温度收缩由于受层间作用的约束将会在板底产生收缩拉应力,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和基层层间分离和面板底面的初始裂纹。开放交通后,初始裂纹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不断扩展并最终导致混凝土路面板断裂。混凝土路面板断裂是荷载增加、层间联结作用削弱导致的应力强度因子增大和荷载反复作用导致的断裂韧度下降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大跨索膜张拉结构 (如拉索屋面、拉索塔桅、悬索桥等) 作为现代化的新兴结构已成为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方向。这类柔性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索和膜不具有弯曲刚度,结构对外荷载
学位
近年来,随着汽车、核电、航空、航天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在复杂环境下(如高温、高压、地震、工程大爆破、高速加工成型)材料行为的研究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
该文利用有限元法对压电梯度板中的切口和裂纹问题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讨论了力、电耦合载荷作用下,压电梯度材料双边切口薄板中切口前缘应力场的分布及其应力集中效应.重点
该文所要论述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现有的设备YAW300液压试验机的改造.简单地概括,该次改造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原来的YAW300液压试验可显示力_时间关系,现在该系统中增加光电
我国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煤层气的开采不仅可以减轻国内能源缺乏的状况,同时可以预防瓦斯灾害和减少环境污染。但我国煤层气“高储低渗”的特点致使无法形成大规模工业化开
该文主要采用抛物化稳定性方程的新理论研究非平行流边界层流动的稳定性问题.探讨了边界层的扰动波及其谐波的发展和演化过程,深入研究了非平行流边界层不同扰动的线性和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