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在全国掀起了一场空前的反腐风暴。中纪委开始不断加强反腐力度,查处各个政府部门与国企官员的腐败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爆发出了一系列官员贪污腐败的案件,其中不仅包括了政府官员,还包括很多涉案金额巨大的国企官员。随着反腐行动的不断深入,社会公众不仅对政府官员腐败持有很高的关注度,也开始不断关注企业高管的腐败现象。在这个背景下,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开展了对高管腐败的深入研究,探讨腐败行为发生的原因所在以及产生了何种经济后果。此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开始从商进入上市公司担任高管。或者出于税收优惠、政府补助等各种目的,企业高管也开始通过竞选委员代表等方式主动与政府建立关联关系。这种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高管流动构建了政府与企业的政治关联,高管具有政治背景开始对企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影响。而这种政治关联的建立往往伴随着寻租活动的发生,在寻租过程中企业或者个人通过贿赂游说等方式为自己谋取利益,进而发生高管腐败行为。内部控制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内部控制是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通常嵌入在各种社会联系与企业互动当中。目前国内外学者们认为内部控制与高管腐败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内部控制能够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来影响高管腐败行为。依据委托代理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企业管理层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做出偏离股东利益的事情,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代理问题,高管腐败行为的发生就是其中一种代理问题的体现。而内部控制理论的提出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现象的发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为企业管理提供了适当合理的监督和激励机制。随着我国各项内部控制规范与指引的推进,我国内部控制的质量正在逐渐提高,不断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解决了企业发展过程当中产生的诸多问题。本文从高管政治背景角度出发,以2012-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高管政治背景、内部控制与高管腐败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高管腐败划分为显性腐败与隐性腐败,分别检验了高管政治背景与高管腐败、内部控制与高管腐败之间的关系。在研究过程中,本文根据产权性质的不同,对样本进行分组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研究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中变量之间作用机理的差异。同时,基于整合视角,本文还检验了内部控制在高管政治背景与高管腐败正向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高管政治背景会加剧高管显性腐败和隐性腐败行为;(2)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高管腐败行为的发生;(3)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高管政治背景对高管腐败的正向作用,其中,内部控制作为中间变量,对高管政治背景与显性腐败的调节作用,比对高管政治背景与隐性腐败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本文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创新:首先,本文创新性地研究了高管政治背景与高管腐败之间的关系,这是以往研究领域中很少涉及的;其次,本文基于整合视角,研究内部控制、高管政治背景与高管腐败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不仅开阔了高管腐败行为的防控道路,也肯定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丰富了高管腐败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