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柱一生好学勤勉,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在经、史、子、集各领域均有建树,其中于子学研究成就最大。在学术观念上,陈柱主张以儒家括九流,提倡大学术观念之下的学术融通。在学术方法上,陈柱注重经纬之法与考据之法。
陈柱是近现代学者、文人,虽曾留学日本,但其创作并不接受“五四”之后的新文学观念,而是以研究、创作旧体诗文词为主。他在中和章太炎、阮元二人文学概念的基础上,陈柱提出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合乎情韵者谓之文”。因此,他的文学理论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学理论的现代余绪。他认为明道与缘情是文学的外在、内在的动因,提出文章“四美”的理论,在音韵、辞采等方面对文学形式美进行探讨;在创作方法上陈柱提倡优游涵咏、模拟变化,主张作者在提高自己的文学涵养,吸收古人创作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散文方面,陈柱通观散文、古文、骈文等概念,提出以文言与质言来代替骈文与散文的分类,他将古文分为说理、论证、记传、定景、抒情等五类,并提出崇雅忌俗的理论主张。陈柱自身的散文创作自成一家,呈现出树义汪洋、命笔雅健、众体兼善等风格特点。陈柱所撰《中国散文史》有开拓之功,其书从文体之演变、内容与形式、言文之离合三重维度,对中国散文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他的《中国散文史》与方孝岳《中国散文概论》初步构建成民国散文研究体系,也反映出传统散文与现代散文观念交汇的时代特点。
陈柱于诗,不分唐界宋,亦无门户之见,他在广泛借鉴前人诗歌创作的成就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以我之心,呕天地之浩气”的诗歌创作主张,并视“真切超奇”为诗歌的最高境界。陈柱认为作诗应不主故常,须将时代与自我的新变融入诗作之中,并主张学者之诗与文人之诗的结合。陈柱的诗歌多家国之忧,在思想情感上,其诗有情深、义严、思苦的特点:在语言风格上,其诗有声激、词厉、语危的特征。
陈柱的“自由词”主张在近现代独树一帜,他视“词为诗之变体”,认为“自由词”应只取传统词之句调而不守其律谱,创作上主张用词天然之声调,任意浩歌。他的“自由词”理论与胡适的白话词理论分别代表民国初年旧体词革新的两条线索。陈柱词作不足百首,然亦自成一家。他的词别有寄托,创作上以诗入词,不拘格律,践行了其“自由词”理论。
陈柱是一个在新文学兴起之后仍然坚持用文言思维、用旧体写作的作家和学者,对陈柱等旧式文人的文学思想与创作进行研究不仅对客观、全面描绘文学发展史具有意义,对于研究古代文学的近现代嬗变亦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