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除疼痛,改善活动度,矫正畸形,是治疗膝关节严重疾病、矫正膝关节畸形、解除膝关节疼痛、重建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越来越被医患双方所认可。但即使如此,人工关节术后出现的疼痛问题,也会对术后的功能康复锻炼和术后前期的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这些中到重度的疼痛通常可持续数天至数周。因此,围手术期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TKA术后功能康复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给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既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机制,也是最常见疾病的症状之一。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 Campbell教授在1995年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临床上引起疼痛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四个方面:1.周围神经本身损伤的病理冲动;2.组织损伤、缺血、炎症使细胞损坏,释放致痛因子;3.化学性与物理性刺激;4.对末梢神经的机械刺激。手术后患者出现的疼痛症状即为第二种:组织损伤、缺血、炎症使细胞损坏,释放致痛因子。由于疼痛造成的不良感觉,促使人们加以医治,避险去害。在医学领域中,疼痛的发生位置往往提示出病灶的所在位置,而疼痛的性质间接说明病理过程的类型。另一方面,在不影响观察患者病情的的条件下,解除疼痛也是医生的义务。由于引起疼痛的机制不同、疼痛的表现形式不同,所以解除疼痛的方式呈多样性。因此无论何种方式的镇痛对于医学研究者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早在1993年,“多模式镇痛”和“平衡镇痛”的概念就被研究者提出。近年来,多模式镇痛的高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大量研究证明,通过多种途径、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方式,可以减少单一药物的使用剂量,将药物的相关副作用降低,从而将镇痛效果达到最大。目的:研究局部浸润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多模式镇痛(MMA)的疗效。方法:拟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25例共40膝,随机分为两组:局部浸润镇痛组和对照组。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取术前疼痛评分高的一侧注射鸡尾酒,所有患者从术前2天开始口服塞来昔布(200mg,2次/天),局部浸润镇痛组(n=20),术中于安装假体前向股骨远端后方、胫骨近端后方,股骨、胫骨内侧髁及关皮后向皮下注射长效局麻药,局麻药组成:罗哌卡因(100mg X2);阿片类药:吗啡(10mg),0.4ml肾上腺素(1:1000),加入无菌生理盐水至100ml调配而成的“鸡尾酒”镇痛,对照组(n=20)直接缝合切口。术后两组患者均使用酮咯酸(30mg,2次/天)+塞来昔布(200mg,2次/天),酮咯酸术后3天后停药,改为口服氨酚羟考酮330mg,3次/d。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12、24、48、72h及4d至14d的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4d、5d、6d、7d、8d、9d、10d及出院时术侧膝关节达到一定活动度时的VAS评分,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将40例患膝进行统计学分析,(1)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6、12、24、48、72h处于静息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4d至14d处于静息时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术后4d、5d、6d、7d、8d膝关节达到固定活动度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9d、10d及出院时膝关节达到固定活动度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2)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现由于关节周围浸润镇痛所引发的延期愈合、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TKA术中使用关节浸润镇痛药物在多模式镇痛方法中作用效果显著,明显减轻术后72h内总的疼痛程度,降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出现的疼痛,进而改善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度,且无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