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在理论上主流媒体一直被认为是政府“上情下达”和人们“下情上传”的主要沟通渠道。实质上,目前我国的主流媒体仍主要扮演宣传“喉舌”角色,“下情上达”的民意传达功能被严重忽略。与此同时,随着网络这一开放、相对自由的新媒体的高速发展,网民高度关注政府相关决策,积极参与建言,网络民意由原始的“潜意识”状态逐渐外显,成为政府进行公共决策时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尤其是涉及政府与市民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事件发生时,网民高度的参与意识某种程度上更助推了事件的发展。以上两种现实情况的对比,便产生一个问题:主流媒体报道立场与网络民意之间将有可能存在着严重错位。由此,便引起我们对一系列问题做出推问:在公共事件的报道过程中,主流媒体立场和网络民意之间究竟存在着哪些方面的错位?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错位的产生?这些错位的背后又反映了哪些问题?这些都将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垃圾焚烧这一公共事件作为研究个案,通过对具体文本进行分析,探讨了主流媒体立场和网络民意之间在关注时间段、报道基调、消息来源以及主体框架上存在的系列错位。同时论文以场域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对错位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同时通过对错位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府和主流媒体从业者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