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科幻文学在经历了十年文革和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后,迎来了第三次创作高潮。新生代作家在批判继承中用独特的视角为崛起的科幻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刘慈欣作为新生代科幻文学作家的一员,用他的如椽之笔写出了更具人文关怀的科幻文学作品。本文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通过并列式的叙述结构,分析刘慈欣科幻小说创作的特点,从而表明中国科幻文学崛起与超越的原因。绪论部分界定了本文关键性的概念,并阐述选题的原因与意义、刘慈欣科幻文学作品的研究综述以及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写刘慈欣借助未来战争反思人类文明。刘慈欣将笔下的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与宇宙中的“他者”进行战争,侧重叙述未来战争跨时间、跨地域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表明刘慈欣科幻战争小说的胜利武器是文明与智慧。这蕴含着中国的经验,是对中国现代历史境遇的回应,也是对西方霸权主义的一种挑战,彰显了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与此同时,在绝望的结局中,刘慈欣会给人类文明的延续带来希望。第二章主要写刘慈欣以上帝的视角对未来地球和宇宙作出了整体化的想象。他把目光投放至更远的宇宙深处,构建了一种新的生存法则。在这种生存法则下,他将地球上的人类紧密地联结为一个整体,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背后隐含的是他对人类命运及归宿的担忧。刘慈欣还对人类的归宿做了深入的思考,也正是这种对终极归宿的思考,使得他的作品中隐含了很多寻乡的情结。第三章主要写刘慈欣在末日情景下彰显的人文关怀。他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延展,创造了一种末日情景。在这种极限的境遇下,刘慈欣重新思考现有的人之为人的道德标准,表现了他对人类文明、三体文明乃至宇宙文明的忧虑。但是在思考和忧虑的背后,是刘慈欣对人生价值的追问、对人性弱点的抨击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了总结与扩展。在总结刘慈欣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指出刘慈欣创作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