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我们无法忽视的是背后低附加值的粗放的发展方式,创新能力不足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国的重要问题。十八大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于2015年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将如何利用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认清我国各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并根据其自身不同特点,制定针对性措施优化创新的组织结构,激发各地创新活力,从而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就成了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全国30个省(西藏除外)为研究对象,以三螺旋模型为基础,选取大学和科研机构、政府、企业等三者作为创新系统的主体,将三个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作为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进行研究。针对大学和科研机构、政府、企业等三个创新主体,本文选取能够明确反映其在创新系统中作用的指标构造指标体系,而后引入耦合协同模型,对创新主体之间的耦合协同度进行分析,研究各地区创新能力方面的差异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希望通过创新系统的组织结构优化,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本文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为基础理论,对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后洪堡模式、“三螺旋”模型进行了梳理,使本文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分析创新主体大学、政府、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创新系统中发挥的作用;第四部分对耦合协同测度模型进行解释,并构建指标体系,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科学保证;第五部分进行实证分析,用实际数据说明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第六部分针对地区差异和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提升区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