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基本信息、生活习惯)以及睡眠相关因素,统计并讨论其与脂溢性脱发发病之间的联系;研究睡眠相关因素及一般情况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临床干预脂溢性脱发发生、发展、转归提供更详尽的预防及诊疗依据。资料与方法:根据相关资料及标准,制定脂溢性脱发一般情况调查表,睡眠质量的评定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调查问卷形式,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门诊中脂溢性脱发患者的一般情况、睡眠质量等。根据患者情况,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中医辨证,筛选出300例患者;按照性别、年龄1:1的比例收集未患脂溢性脱发人群300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收集的信息分别录入Excel表格中,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中的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分布图、百分率或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两组独立样本,不符合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无序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有序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各因素与脂溢性脱发的关系,将单因素分析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进行二次筛查。结果:1溢性脱发患者一般情况(1)性别:男性173人(58.7%),女性127人(42.3%),男女比1.36:1,男性多于女性。(2)年龄:患者平均年龄29.96±7.343岁,患病群体以青壮年居多。(3)病程:病程<3个月的患者占比最高(36.7%),1年-3年次之(26.67%)。(4)家族史:有家族史的居多(53%),且男性相比于女性更易受家族遗传影响。(5)发病季节:自觉与发病季节无关的居多(58.7%)。(6)常见相关症状:常见相关症状依次为头发油腻(61.3%)>头皮瘙痒(49.7%)>头发细软(49.0%)>头皮屑多(42%)>头发枯黄(29.3%)。(7)严重程度:男性以II、III型占比最多(43.35%、41.04%);女性以I级占比居多(57.48%)。2患病组与健康组比较结果(1)身体质量指数(BMI):两组均以18.5-23.9(正常)范围占比最高。(2)压力程度:患者组中,一般压力和重度压力的人数占比(58%、32.7%)均高于健康组(48.3%、23.3%)。可见脂溢性脱发患者压力较重。(3)情志因素:两组情志均集中于喜(平和)。(4)发质类型:患者组中油性发质人数占比(58.3%)显著高于健康组(30%)。可见脂溢性脱发以油性发质为主。(5)文化程度:患者组的本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比(78.3%)高于健康组(60.3%)。可见文化程度高更易致脂溢性脱发。(6)职业偏向:患者组偏向脑力劳动(58.3%)人数高于健康组(42%)。可见脂溢性脱发更易发病于脑力劳动群体。(7)饮食偏嗜:两组偏嗜甜食、生鲜冷冻食物占比均衡,患者组偏嗜肥腻/油炸食物、辛辣食物(62.7%、71.7%)占比显著高于健康组(32.7%、34%),可见脂溢性脱发患者存在肥腻/油炸食物、辛辣食物的偏嗜。(8)睡眠因素:患者组睡眠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健康组。可见脂溢性脱发患者睡眠情况较差,睡眠总质量多处于还行阶段。PQSI中7个因子单独比较,患者组的主观睡眠质量更差、睡眠潜伏期更长、睡眠持续性更短、睡眠效率更低、睡眠紊乱程度更严重、使用催眠药物频次更高、日间功能障碍更加严重。可见,PQSI中记录的各个因子与脂溢性脱发均有相关性。(9)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s回归进行再次筛查。由表可知,家族史、压力程度、发质类型、文化程度、肥腻/油炸食物、睡眠总质量、因子Ⅱ睡眠潜伏期、因子Ⅲ睡眠持续性、因子Ⅳ睡眠效率、因子Ⅴ睡眠紊乱、因子Ⅶ日间功能障碍11个因素对应的回归系数β都>0,且优势比(OR)>1,提示以上11个因素为脂溢性脱发发病的危险因素。3中医证型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次调查中中医证型依次为湿热熏蒸证(51.67%)、血热风燥证(26.33%)、肝肾不足证(22.00%)。(1)一般情况、非睡眠因素:三种证型在性别、男性脱发严重程度、发质类型、文化程度以及偏嗜肥腻/油炸食物这些因素上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病程、家族史、女性脱发严重程度、压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湿热熏蒸型患者以青少年患者,病程较短,多在1年以下,多无家族史,发病多与季节无关,脱发严重程度:女性以I级为主,压力程度以一般压力占比较高。血热风燥型以青少年患者为主,病程多为1年-3年,有家族史者稍多,发病季节与春、秋季相关,脱发严重程度:女性以II级为主,压力程度以重度压力为主。肝肾不足证患者以中老年患者为主,病程较长,多在3年以上,多有家族史,发病多与季节无关,严重程度:女性以III级为主,压力程度以一般压力为主。(2)睡眠因素:三种证型:湿热蕴结证、肝肾不足证、血热风燥证的患者睡眠质量总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QSI中的7个因子单独分析,结果显示:三种证型在因子Ⅱ睡眠潜伏期、因子Ⅴ睡眠紊乱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熏蒸证、血热风燥证的睡眠潜伏期更长,而肝肾不足证的睡眠紊乱程度更重。结论:1脂溢性脱发的发病与一般情况(包括基本信息、生活习惯)、睡眠质量具有一定相关性。2与脂溢性脱发发病的相关因素:(1)一般情况方面:家族史、压力程度、发质类型、文化程度、偏嗜肥腻/油炸食物是脂溢性脱发的危险因素。(2)睡眠质量方面:睡眠总质量、因子Ⅱ睡眠潜伏期、因子Ⅲ睡眠持续性、因子Ⅳ睡眠效率、因子Ⅴ睡眠紊乱、因子Ⅶ日间功能障碍是脂溢性脱发的危险因素。3中医证型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湿热熏蒸证患者年龄轻、病程短,且女性脱发严重程度轻,要多注重早期的预防调护,睡眠上侧重于睡眠潜伏期的调节;血热风燥证患者好发于春、秋、压力程度重,要多注重对疾病的干预、缩短病程,睡眠上侧重于睡眠潜伏期的调节;肝肾不足证多受家族史影响,年龄大,病程长,女性脱发程度重,睡眠上侧重于睡眠紊乱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