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整个教育发展史,性别教育公平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孜孜以求的教育公平很多时候落在了两性间的公平教育层面。特别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倡导和促进两性间的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全世界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追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男女两性在社会发展层面的巨大差异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二者所受教育的不公平。推动两性间的教育公平不仅是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更是消除社会领域中男女发展的巨大差异、促进男女平等的重要途径。 小学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是培养和型塑男女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起步阶段,但小学教育中却存在着严重的性别陈规现象,它不仅直接导致了显性教育不公平问题,而且诱发了隐性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是造成男女生未来社会发展巨大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以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若干小学为研究样本,从性别陈规视角调查发现:一方面,性别陈规在学校教材、教学过程和校园文化层面普遍存在,导致了男女学生的隐性教育不公平问题;另一方面,性别陈规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本投入层面普遍存在,导致了男、女生的显性教育不公平问题。究其成因,从教育主体层面来讲,是因为教师态度和行为中的性别陈规抑制了女生的自信心、校园文化中的性别陈规影响了女生的上进心;从教育客体层面来讲,是因为学生之间的性别陈规伤害到女生的自尊、女生自身的性别陈规降低了自信;从教育“环体”和载体层面来讲,是因为社会和家庭以及学校的教育环境更有利于男生的发展、教学设施设备等教育载体的分配不公平。为破除性别陈规引起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应从发挥教育主体功能、重视教育客体作用以及营造性别教育平等的“环体”和载体三个方面出发寻求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