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地处中国地理几何中心,是中国西进的桥头堡。按照中央的部署,重庆应该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商贸中心和经济中心。商贸流通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器,而批发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咽喉产业,是商贸流通产业的核心和枢纽,它对一个地区流通规模化、现代化、高效化以及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实现重庆“314”总体战略部署,就必须发展商贸流通业,特别是批发业。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批发业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批发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与作用。通过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批发业发展现状的考察,以及对我国重庆地区批发业的深入研究,发现重庆批发业中大市场、大企业发展较快,市场集中度逐渐升高,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主体,批发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本文选取了重庆市1999年至2006年的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和投入产出分析法,对重庆批发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发现批发业的发展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吸纳剩余劳动力就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地区经济联系。随着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和交通通讯业的迅速发展,外商资本逐渐进入到批发业,制造商开始控制商品销售渠道,零售商业业态呈现多样化趋势。通过重庆批发业的SWOT分析,提出重庆批发业应该借助于重庆优惠的政策、便捷的交通、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发展大型龙头企业,合理布局批发市场,创新物流手段和交易方式,形成网络化的商品配送系统,实行专业化、集团化、一体化经营。通过以上分析,提出重庆批发业应该建立新的批发体系,创新批发模式和经营形式,转变观念。文章最后对重庆观农贸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分析,从微观角度探讨重庆批发业的发展,力图更加直观、细致的分析重庆批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