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脱嵌者”形象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精准扶贫”(2013年)、“脱贫攻坚战”(2015年)、“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等一系列政策的提出以及相关文件的出台,中国的农村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农村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农村女性的个人价值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突破。作为农村社会的影像化载体,农村题材电视剧在记录农村、书写农村的影像呈现上也逐步走向成熟。不仅如此,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对女性的形象塑造与影像呈现,直接或间接地记录着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彰显着中国农村的乡土文明,折射着中国农村女性的独特魅力。纵观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村题材电视剧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女性“脱嵌者”形象,这些女性“脱嵌者”们作为一种重要的影视形象/叙事范式,展现着农村女性群体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个人的“脱嵌”程度与发展转向。本文以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以及新世纪以来三个特殊时期为本研究的时间节点,由浅入深地阐述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脱嵌者”的形象流变,具体内容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农村女性们还处于自我寻找出路、尝试打破传统秩序框架的阶段,但是,这一时期的她们仍处在被传统的伦理道德束缚、被父权话语压迫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换句话说,这一阶段的农村女性并未真正开始个人的“脱嵌”,反而是深深“嵌入”在传统秩序框架中的着力代表。第二,20世纪90年代,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脱嵌者”们开始并逐步完成脱嵌,“出走的娜拉”成为影视作品中农村女性“脱嵌者”的有力代表。此时,女性“脱嵌者”形象开始大量出现在荧幕上,她们从最基本的个人形象,到婚姻爱情,再到个人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逐层深入,既突破了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又实现了个体的个性解放,换句话说,女性“脱嵌者”在这一时期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根植性”,完成了个体的“脱嵌”。第三,新世纪以来,农村题材电视中的女性“脱嵌者”出现了新的转向,此时的农村女性不再全部呈现出积极向上、努力打拼的上升逻辑,反而通过影像书写,展现出积极与消极、上行与下行的极端分裂态势。其中,积极的、上行的女性“脱嵌者”在影视书写上主要表现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农村女干部、自立自强的农村女企业家以及满怀教育热情的农村女教育家等,她们在努力打拼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还带领他人(甚至是男性)发家致富奔小康、实现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富足;消极的、下行的女性“脱嵌者”主要体现为创伤化的、病态化的女性形象,如为了给男友筹钱治病沦为小姐的乔小央、一味追求城市生活沦为男性性工具的王佳慧、隐身情人黄英子等。虽然乔小央、王佳慧、黄英子这类消极的、下行的女性“脱嵌者”形象在新世纪初期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占比较少,但影视剧中出现的这类女性形象也在深层次上反映了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些许问题。虽然这类消极的女性“脱嵌者”们实现了原生家庭、宗族、地域与文化的个体“脱嵌”,但是在个人发展上依旧呈现出下行的发展态势。综上所述,改革开放至今,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脱嵌者”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巨大转变,女性“脱嵌者”形象也经历了迷茫、“脱嵌”、新时期“脱嵌”中的分野三个阶段的历史流变。总的来说,影像故事层面上,影视创作者们主要讲述的是女性“脱嵌者”从寻找自我出发,开始个人独立意识的萌芽;到发现自我,对自己的现实处境有了清楚的认知与判断;再到改变自我,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有了明确的、可行的规划,并付诸行动的女性故事与发展逻辑。这三个阶段的转变构成了女性“脱嵌者”人生轨迹的转变,形成了农村女性群体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上升逻辑。影像哲理内涵上,影视创作者们则是借由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脱嵌者”,记录着中国农村社会各个历史转型期的发展变化与历史变革,展现着农村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凸显着传统男性话语权的消解与乡村两性关系的重构,同时在更深层面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大众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农村影像的需求与变化,以及对农村女性影视形象的审美期待与创新期待。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发现,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虽然在女性“脱嵌者”形象塑造、女性“脱嵌”原因深挖、女性“脱嵌”走向记录与呈现等方面显露出一系列问题与缺陷,但是这些也均成为宝贵的经验,并为我国影视作品今后的发展起到极强的借鉴意义,这些经验不仅对我国影视作品中女性“脱嵌者”的命运走向有了较为完整的线性梳理,而且推动了当下社会中女性社会地位、女性社会话语权利的合理化、健康化、持续化发展。
其他文献
<正>“七彩语文·江苏有线杯”青少年“讲·读·演”大赛诞生于2019年,是青少年展现自我、体悟经典、传承文化的舞台。如今大赛已成功举办四届,成为面向全国青少年的全媒体品牌赛事平台,共有3万多位个人选手和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个学校团体在大赛中展示风采。4年来,大赛不仅覆盖江苏省13个城市,还走向全国,辐射至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大赛得到了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和江苏省书香全民阅读基金会的指导和支
期刊
尺规作图是“2022年版课标”小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新增内容,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几何直观的重要载体。只有厘清尺规作图的学理意蕴,明晰尺规作图的教学路径,才能准确把握尺规作图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在尺规作图相关内容的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几何直观,培养空间观念。
财务风险是所有上市公司都要面对的问题,也一直是公司关注的重点。以A煤电公司为例,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营运能力4个层面构建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对其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关风险防范的建议,以期对上市公司发展有所帮助。
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是巴洛克时期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之一,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音乐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在声乐发展领域。斯卡拉蒂声乐作品的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世俗生活,内容多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及人们内心情感世界的展现。音乐旋律流畅自然,清新朴素,反对音乐表面上的浮华繁琐,他的作品看似平静,但其背后蕴藏着富有激情的内在动力,音乐华美、情感真挚、歌词亲切、创作技法精湛、结构规范、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VIE股权结构是我国互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创新出的一种股权结构,它有效解决了互联网企业的融资发展问题,但不可忽视的是,VIE股权结构本身也存在问题,这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埋下了不确定性。本文对采用VIE股权结构的互联网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只注意按教材编排展开各种尺规作图的新授教学是不够的,会导致学生对尺规作图内容的学习是碎片化的,而且可能无法深入。可以在学生学习了5个基本作图后,安排一节跨教材章节的专题复习课,帮助学生建立基本作图之间的联系,认识作图本质,并迁移解决更多作图问题,学会自主探索作图方法。
鲁迅的思想和创作受到过歌德的影响,歌德特别敬仰和推崇中国文化,而这种文化本来就是鲁迅生长的土壤。鲁迅对歌德的关注、阐释和论述,改变了我们对于歌德的某些认知和看法。
<正>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工业中,焊接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焊接技术的修复性和融合性,使焊接技术长久以来在制造业中广泛使用。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科技并肩飞速发展,互联网功能更是迅速崛起,很多技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得到质的飞跃,焊接技术也不例外。焊接过程其实就是金属的变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难保证成品的变形结果和残余能力,从而不能得到符合预期的整体质量、负荷能力的金属成品。所以要在焊接
期刊
新课标加强了尺规作图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2022年中考数学试题中尺规作图类试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空间,考查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尺规作图题的教学,应挖掘蕴含在作图过程中具有普适意义的根本方法——“分解与组合”“类比”“归纳”,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