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倦怠对幼儿教师职业生活已产生了负面影响,关注并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人以及学前教育的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研究更加关注幼儿教师心理特质和情绪状态对其职业生活质量的影响。基于以上现实,本研究运用科学的实证研究,在了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弹性、积极情绪总体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积极情绪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弹性之间的中介效应。本研究以自编的幼儿教师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幼儿教师职业倦怠MBI-ES量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正负情绪量表(PANAS)为研究工具,对随机选取的西安市12所幼儿园的312名幼儿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SPSS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皮尔逊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职业倦怠较低的幼儿教师占93.9%,心理弹性均值为3.86分,理论中值为4分,积极情绪均值为3.32分,理论中值为3分。高分组和低分组心理弹的幼儿教师在积极情绪、职业倦怠及其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差异均显著(p<0.001),高分组和低分组积极情绪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倦怠及其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维度和心理弹性及其各维度上差异均显著(p<0.001)。(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及其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维度与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及其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幼儿教师心理弹性及其各维度与积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p<0.01)。(3)幼儿教师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及其自我效能、社会资源维度对职业倦怠及其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维度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p<0.001),心理弹性及其自我效能维度对积极情绪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0.001)。(4)积极情绪在心理弹性及其自我效能、社会资源维度与职业倦怠及其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维度之间均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7.9%、27.3%、21.4%、2.3%、5.2%。结论:(1)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较低,心理弹性和积极情绪整体状况较好。(2)幼儿教师的心理弹性越高,则积极情绪越高,职业倦怠越低。(3)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及其自我效能、社会资源维度能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维度;心理弹性及其自我效能维度能影响幼儿教师的积极情绪。(4)幼儿教师的积极情绪在心理弹性及其自我效能、社会资源维度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维度的缓解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建议:(1)通过采用正念、积极归因、开设心理课程、提供社会支持系统来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弹性水平。(2)增强幼儿教师的情绪调节能力,激发其内部动机,为其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来提升幼儿教师积极情绪。(3)鼓励幼儿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通过提高其心理授权水平来抵御职业压力,缓解职业倦怠。(4)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弹性、激发积极情绪来降低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