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正常妊娠妇女左室扭转运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妊娠妇女左室整体旋转与扭转运动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评价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左室心肌整体旋转与扭转运动变化特征。方法选取不同妊娠期妇女84例、健康未孕女性为对照组28例,分别采集左室心底水平(MV)、心尖水平(AP)短轴二维图像,运用STI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记录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Peak twist, Ptw)、心底水平旋转角度峰值(Peak rotation-MV, Prot-MV)、达峰绝对时间(Peak time-MV, Pti-MV)、达峰时间百分比(Percent of Peak time-MV, Perc-Pti-MV)、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峰值(Peak rotation-AP, Prot-AP)、达峰绝对时间(Peak time-AP, Pti-AP)及达峰时间百分比(Percent of Peak time-AP, Perc-Pti-AP)。结果①妊娠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心肌扭转运动随心动周期变化的曲线呈规律性变化,且形态基本一致。②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早、中妊娠组Ptw、Prot-AP测值增大,晚期妊娠组Ptw、Prot-AP测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早期妊娠组比较,中期妊娠组Ptw、Prot-AP测值增大,晚期妊娠组Ptw、Prot-AP测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妊娠组与中期妊娠组比较Ptw、Prot-AP测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Prot-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早、中、晚期妊娠组Perc-Pti-AP及晚期妊娠组Perc-Pti-MV测值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早期、中期妊娠组比较,晚期妊娠组Perc-Pti-MV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Ptw与BSA、Prot-AP有相关性,与HR、身高、Prot-MV、LVEDV、LVEF无相关性。结论随着孕周数增加,妊娠期妇女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时,左室扭转与旋转运动已出现变化,且变化趋势不同。第二部分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妊娠妇女左心室各节段室壁旋转运动目的应用STI技术评价正常妊娠期妇女左室心底、心尖各室壁节段旋转运动特征。方法研究对象、图像采集均同第一部分。结果①对照组内,左室心底各节段旋转角度测值比较显示:下壁、后壁测值最大,后间隔、侧壁次之,前壁、前间隔最小;前壁、前间隔与下壁、后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各节段旋转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同一妊娠期,心底平面各节段旋转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妊娠期,心底平面各节段旋转角度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同一妊娠期,心尖平面各节段旋转角度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妊娠期,心尖平面各节段旋转角度峰值比较,各节段峰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孕周增加,出现妊娠早、中期增加,晚期减低的趋势。结论左室心底水平整体扭转随孕周无差异,心肌各节段室壁旋转角度随孕周的增加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左室心尖水平整体扭转随孕周增加,而心肌各节段室壁旋转角度变化一致。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