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藏茶马古道沿线传统聚落具有独特的风景资源内涵和文化景观特质,是古道文化走廊上的重要文化遗产。本文以川藏茶马古道沿线的传统聚落作为研究对象,以构建传统聚落景观廊道网络结构为立足点,基于遗产廊道保护理论和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生态学视角,分析传统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地域环境背景,识别传统聚落景观斑块(群落),探讨传统聚落景观特质和构建景观廊道的价值,并划定廊道的适宜性范围,将传统聚落景观斑块与潜在的廊道视为一系列结点与连接线段,结合传统聚落景观的外部自然文化背景,探索针对川藏茶马古道传统聚落景观廊道网络的构建策略,实现传统聚落的统一保护和整体开发。研究引入遗产廊道保护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综合风景园林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GIS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范式,聚焦于川藏茶马古道传统聚落景观的整体保护,分析传统聚落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探究传统聚落空间分布和时空演变,辨析传统聚落的景观特质并评价其景观价值,并基于MCR模型对传统聚落景观廊道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构建了川藏茶马古道传统聚落景观廊道网络结构,并从不同层次提出传统聚落景观的保护利用思路。本文主要通过以下5个部分,逐层进行深入分析。(1)梳理川藏茶马古道传统聚落形成的地域环境背景。包括川藏茶马古道历史线路的变迁、沿线地区的地理背景和民族分布、生产力水平、历代区域政策变化以及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2)分析川藏茶马古道传统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空演变过程,并识别出传统聚落集聚的“群落”。对传统聚落的县域分布、地形地貌分布、中心城镇空间分布、路网水系空间分布及不同类型的传统聚落分布、传统聚落的形成演变的时空分布格局等进行了讨论。综合传统聚落的空间集聚特征和地理文化分布识别出传统聚落的集聚“群落”。(3)以传统聚落“群落”为基本单位,挑选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传统聚落,从聚落选址与布局、聚落空间形态、传统建筑特征、文化特征等方面总结川藏茶马古道传统聚落的景观特质。并从廊道构建的角度对传统聚落的景观价值进行基本评估。(4)划定川藏茶马古道传统聚落聚落景观廊道的适宜性范围,基于MCR模型(最小阻力模型),以传统聚落作为“源”,以地形地貌、交通水系等影响保护开发的因素作为阻力因子,对廊道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划定出适宜构建传统聚落景观廊道的最优范围。(5)基于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的思路,综合遗产廊道保护方法提出构建川藏茶马古道聚落景观廊道网络结构。并从区域、廊道、聚落集聚区、聚落点四个层次提出川藏茶马古道沿线传统聚落的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