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在日本的东京,孙中山革命党一派主持的《民报》与康有为、梁启超一派主持的《新民丛报》之间展开关于中国政治革命前途、方式、手段等内容的论战,规模甚大。除此之外,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其他一些报刊也围绕《民报》和《新民丛报》之间笔战的某些内容大致划分为两大阵营,从而在世界各地掀起一场中国政治革命的大辩论。新加坡作为南洋地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论战的一个战场。在新加坡,康梁一派主持的《南洋总汇新报》和孙中山一派主持的《中兴日报》在1908年到1909年之间的论战也蔚为大观。以往的学者研究革命派与立宪派之间的论战,往往更多地关注日本东京的《民报》与《新民丛报》,而本文拟以学者较少关注的《南洋总汇新报》和《中兴日报》为研究对象,以期在较小规模的论战研究中得出新的收获。同时,以往的学者研究两派之间的论战,大多关注名声显赫的重要人物,诸如孙中山、梁启超、汪精卫等,却忽略了很多一般人物。而本文拟以唐璆这样一般人物为研究对象,以期在对一般人物参与论战的过程、内容的解读中,能够更全面地把握那次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