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末文人五言诗的形成及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k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诗歌以文人创作为主体,文人诗又以五言为主流形式。因此,文人五言诗在诗歌发展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文人五言诗最早大批涌现和成熟皆在汉代末年,出现了像《古诗十九首》这样“文温以丽”、“浑然天成”的具有高超艺术水平的五言组诗。同时《古诗十九首》也成为汉代末期文人五言诗的最高典范。素有“风余”、“诗母”、“千古五言之祖”的评价。诗歌从其诞生就承担起言志与抒情等不同的任务,从四言到五言,诗歌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俗到雅,五言诗经过几百年复杂的演化过程,独具特色的文人五言诗最终在汉代末期形成,这对诗歌在唐代的繁荣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文运用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汉代五言诗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阐释,从五言诗的精神内涵来解读文人五言诗对诗歌风骨的因袭与传承,并探讨文人五言诗的时代精神与审美意趣对诗歌精神内涵的建构。关于汉代五言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过程,本文将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和概括,采取逯钦立先生和钟嵘《诗品》中的学术观点,对五言诗的标准问题进行最后的界定。对五言诗的发展轨迹进行探讨时,先梳理后总结,阐释各家说法的可取之处与其历史局限。再从五言诗由民俗化发展到雅致化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和阐述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古诗十九首》在思想内容方面实现了两方面的突破,一方面是实际叙事到抽象情感的展现,另一方面是文人质素与普遍情感的结合。同时在汉代末期《古诗十九首》艺术品格已经成熟并日渐稳定,本文从意象的自觉运用、结构和意境的自觉构设以及创作的自由状态等角度对其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在汉末文人五言诗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方面,分析体式和音律的发展对后世诗歌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汉末文人五言诗的节奏、用韵、对仗等方面,同时从个体性情感的吟咏和抒情作为主流的角度对诗歌精神的影响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汉代末期文人五言诗问题涉及到五言诗产生、发展、成熟及艺术品格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本文关于五言诗上述问题的探讨,尽可能把前人的研究成果、相关理论与具体作品相结合。力求从总体上揭示这一问题所产生的文化意蕴和对后世诗歌体式产生的影响。限于文本研究的内容、范围,不可能揭示这一问题所涵盖的全部内容,但从中依然可以透视出文人诗歌在汉代五言诗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从中感受汉代末期社会思想的变迁和人们对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构建。
其他文献
城市居住区的户外空间环境使用频率最高的人群是居住区内生活的老年人和儿童,住区内老人和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是城市住区环境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宗旨是给老年人创造安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与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连续刚构桥因其在经济上的竞争力和施工上的方便性,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类桥梁通常采用大跨、双薄壁高墩的结构体系,其造型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增长、丰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解决城镇就业压力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资金短缺、融资难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是中
钢结构是建筑市场发展颇具潜力的方向。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增长,钢铁工业迅猛发展及建筑科技进步,促进钢结构产业迅速发展。钢结构工程因其结构跨度大、自重轻、安
以40%四氯化碳(CCl4)给大鼠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并以小、中和大剂量大黄素治疗,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肝功能并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层粘连蛋白及透明质酸含量。结果发现大黄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及其复配体系广泛的工业应用赋予其基础研究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丰富的研究内容。本论文对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及利用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研
随着车行时代的到来,人类生存的城市环境日益恶化,随着“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普及与深入,城市户外公用空间的建设得到广泛重视,其中包括城市商业街道的建设,伴随着全国各地
敬语法的研究对于语言学习、教学,文化的深入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韩国语和汉语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复杂、严谨、变化灵活的韩国语敬语法的习得在韩国
乾县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历史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名城发展中现实而又紧迫的问
众所周知,“土地是财富之母”,是生产要素之一,是经济活动和各项建设的基本空间。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也是财富之母。在中国,土地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