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无论是在传统的船舶电力系统,还是在其新形式——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中,同步发电机都是船舶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它在船舶能量装换中,是完成机械能向电能装换的唯一装置,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在传统的船舶电力系统,还是在其新形式——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中,同步发电机都是船舶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它在船舶能量装换中,是完成机械能向电能装换的唯一装置,为整个船舶电力系统提供电能。同时它也深深地影响着船舶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在船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等研究方面,往往需要不同尺度的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来支持研究;同步发电机模型建立的精准程度,又常常影响着仿真分析、控制管理等工作的准确程度。本研究是结合实际科研项目《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仿真研究》进行的,利用实验室已有的船舶综合电力推进最小模拟实验平台,对同步发电机通过特定实验测试和参数辨识处理,以实际测试的同步发电机工作数据来建立符合实际运行状况的同步发电机模型,为其它相关的仿真分析、控制管理工作提供较为精确、适宜尺度的数学模型。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阐述了辨识建模理论,对同步发电机的派克方程和实用模型的参数可辨识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了通用的同步发电机参数辨识步骤。(2)分析了将人工鱼群智能算法用于同步发电机参数辨识的可行性,总结了参数辨识的步骤,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了单机无穷大系统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种辨识算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3)推导了同步发电机电气参数模型,仍以单机无穷大系统的仿真实验研究了最小二乘法分步辨识同步发电机模型参数的方法。(4)针对人工鱼群智能算法和最小二乘法两种算法的不足,研究了人工鱼群智能算法和最小二乘法混合算法,并进行了同步发电机参数辨识的仿真实验。(5)考虑实际船舶电力系统特点,比较研究了利用抛载方式和利用励磁电压扰动方式来获取同步发电机动态过程数据、进而辨识发电机参数的差异性,并在MATLAB中进行了仿真实验。(6)最后,针对实验室实物设备,利用硬件采集装置获取了抛载方式下的同步发电机的动态过程数据,以人工鱼群智能算法和最小二乘法混合算法进行了实物的测试建模研究。同时简要介绍了相关的测试设备和测试数据数据处理等工作,并对当前工作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和今后研究方向给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高温超导材料临界温度的提升,高温超导材料的生产水平的提高,世界范围内高温超导技术应用进入了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阶段,特别在是高温超导电机的理论、设计、制造应用等方面,世界各国都投入了极大的人力和物资支持。本文对高温超导风力发电机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并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一台高温超导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进行了设计,并对比分析了高温超导永磁电机与传统电机的差异,分析总结了超导电机中交流损耗的原
随着联络手段不断增强,环网结线、开环运行成为了配电网的典型运行方式。在10kV配电网进行倒负荷或线路检修时,现在一般采用“先断后通”方式,但这将造成用户短时停电,严重影响广
变电站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线路运行方式切换、设备检修和变压器元件投入/退出等,经常需要对变电站设备进行控制倒闸操作,但误控制操作导致电气事故的情况却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显然变电站控制操作的安全是实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为增强变电站控制操作的安全,本文做了以下相关研究工作:(1)通过分析现阶段变电站控制及其防误闭锁体系机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利用服务追踪来增强控制及闭锁防
近年来,风电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单机容量不断提高;发电机的变速恒频运行取代了传统的恒速恒频运行;实现了风电场的实时监控、远程测控及计算机群控。在风力发电系统的机电
随着新能源的日益盛行,风能的应用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研究,而在众多应用于风力发电的发电技术中,双馈风力发电技术则以其独一无二的优势而备受人们重视。但是,风能具有随机性和不稳定性,会引起双馈风力发电定子侧电网有功功率不稳定,这影响了风能的广泛利用。为解决在风力发电中的这一弊端,课题将储能装置引入风力发电系统中,这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很好的调整定子侧电网的有功平衡。在传统的储能装置与风力发电系统的
电力行业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平台,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节约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当前,落实降
酒厂黄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如直接排放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黄水量多面广,因此治理黄水成为越来越紧迫的问题。生物技术资源化酒厂黄水不仅没有二次污染,而且可以开发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传统上,模拟控制在开关电源应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高速度、廉价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
目前,片上供电系通常采用非隔离降压型DC-DC变换器,由于L-C滤波元件无法封装在芯片内,电压输出级只能设计在芯片外部,这必然使电源体积增加。若将电感电容元件布于芯片内,其所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