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型内燃机车司机室振动问题分析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ans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大功率重载内燃机车在非运行状态下,存在柴油机高转速工作时司机室出现较大振动的问题。司机室振动过大会降低乘坐舒适性,影响司机操纵机车,缩短司机室内部件的使用寿命,严重的会导致机车管理、车体钢结构焊缝开裂,造成行车安全隐患。和谐型高原机车是采用弹性支承隔振结构的独立司机室设计形式的内燃机车。柴油机主发电机组整体刚性与车体底架钢结构相连接,司机室通过设置弹簧、阻尼减振器、橡胶支承关节等隔振元件安装于车体底架钢结构上,以此来隔离柴油机产生的高频激振,提高驾驶的舒适性。但实际情况中仍有振动问题的出现,本文针对这一情况,对该型机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内燃机车隔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以及内燃机车隔振问题的研究现状;对柴油机运动学进行分析,理论分析了高原机车16V265H型柴油机作为振动源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激励,并测量采集了机车司机室和柴油机主发电机组的振动特征值和频谱,以此来分析振动的变化规律和对司机室的影响。其次,根据隔振技术的基本理论采用频率响应分析法,建立高原机车司机室多自由度动力学方程矩阵,并计算机车司机室纵、横、垂三个方向的频率响应函数,分析高原机车司机室弹性支承隔振结构对柴油机激振的隔振效果。优化司机室隔振参数,通过比较不同参数下司机室三个方向的频率响应函数曲线变化情况,来分析隔振元件的隔振参数对司机室隔振结构隔振性能的影响。对比选定优化参数前后的频率响应函数曲线,分析司机室弹性支承隔振结构的优化效果。得出通过高原机车司机室弹性隔振结构参数的改变,可以达到改善隔振性能的目的。最后,根据有限元模态理论建立高原机车有限元模型,对整车进行了静强度计算和模态分析。探究分析机车钢结构、司机室的共振规律及车体底架应力集中区域,通过对车体结构的优化设计,基本达到了降低车体振动传递,减小应力防止振动对车体应力集中区域结构加剧破坏的目的。
其他文献
检波器与介质之间的耦合作用是影响地震记录质量的关键因素。准确地描述检波器-介质耦合系统的耦合响应一直是国内外地球物理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开展了基于弹性波动力学理
目前,铁矿石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必须的大宗矿产是不可替代的。钢铁工业发展对铁矿石的需求也将有较大增长。我国的自产铁矿石远不能满足钢铁工业的需求,进口铁矿石量逐年增长,1
汽车车身的动态响应特性直接影响汽车的舒适性和可靠性。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身动态响应特性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汽车设计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以某轿车车身为研
延迟焦化属于炼厂二次加工方式,其工艺简单,成本低,被广泛应用在重质油的加工中,同时也是提高炼油厂轻质油收率的重要手段。焦炭塔是延迟焦化装置的关键设备。焦炭塔的安全运
Hilbert变换是信号分析与处理中的重要理论工具。1979年,Taner等人把Hilbert变换应用于地震数据处理中,求取“三瞬”参数。2003年,Yi Luo针对Hilbert变换对噪声太敏感、抗噪能力
由于行车速度高需要一个高平顺、高稳定性的基础形式,因此要求路基的工后沉降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控制变形是路基设计的关键所在。现代铁路修筑经验表明,路基沉降变形
自1979年Taner首次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引入希尔伯特变换(HT)并提出三瞬参数以来,目前HT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之中,并在岩性、岩相、油气识别等领域得到了成功地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