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组分法的石油特性模型与仿真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PV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对石油化工过程模型化的要求为背景,在分析石油馏分组成与特点的基础上,基于石油馏分的真组分描述方法,建立了石油馏分沸点、临界参数、相平衡常数和传质扩散系数等特性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 首先,根据石油化工过程模型化的需要,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烃类物质沸点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个新的基团贡献模型来计算石油馏分的沸点。该模型对高沸点烃的沸点预测更为精确。其次,在上述沸点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临界参数基团贡献法估算模型。该模型直接采用基团加和的计算方法,具有计算简单易行的特点,同时又能够较精确的预测重组分的临界性质。第三,提出了一个用于相平衡计算的基团贡献模型,应用于二元及三元体系汽液平衡的预测,并与UNIFAC基团贡献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本模型结构简单、计算量小,同时又能满足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对模型预测精度的要求。最后,以计算无限稀释液相分子扩散系数的关联式为基础,根据Vignes所得到的传质过程中扩散系数与溶液组成的关系,推导得到全浓度饱和直链烷烃和苯类体系液相分子扩散系数的半经验方程。 仿真和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所建立的石油馏分特性模型具有结构简单,计算量小,精度较高,为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模型化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截至2020年2月中旬,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依旧严峻,为确保我国高校新学期教学计划的如期开展以及学生在疫情背景下学业的顺利完成,各高职院校均开设了线上课程.思政课事关学
叙述了国内外破磨设备的现状、主要差距及“九五”期间我国破磨设备的发展重点和方向。
在实际工业过程中,PID控制器仍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控制器。在实际的控制回路中,超过95%的控制器仍是PID控制器。PID控制器参数整定直接关系到控制系统性能的好坏。目前国内外
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由p28和EB病毒诱导基因3(Epstein-Barr virus induced gene 3,EBI3)组成,是IL-6/IL-12细胞因子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其受体由gp130和WSX1(也称为T细胞因子受体)组成。IL-27可作用于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非造血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目前许多研究发现不同的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