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分水岭脑梗死(CWI,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是常见的脑梗塞临床类型,因其典型的病变部位和成像特征得名。近些年病因研究发现,不同于传统观点中急性低灌注的诱因,在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基础上,微栓子的清除障碍也可能在CWI的病因中扮演重要角色;且不同部位的CWI在危险因素、卒中严重程度、不同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枝代偿也不尽相同;对于CWI这一特殊类型的脑梗死,有关其灌注影像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深入探究不同部位CWI的影响因素,CWI卒中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以及结合影像学的发展,了解CWI早期行CTA检查评估侧枝循环开放程度及行CTP检查评估脑灌注水平对于其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CWI患者的临床资料。(1)根据患者MRI DWI序列判断梗死部位,将患者分为皮质型分水岭梗死(CWSI,Cortical Watershed Infarction)和内侧型分水岭梗死(IWSI,Internal Watershed Infarction)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资料、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CWI梗死部位的影响因素;(2)符合入组标准的CWI患者根据其入院时NIHSS评分,按分值将患者划分为轻型卒中(≤5分)和非轻型卒中两组,比较两组间指标,包括其危险因素、以及影像学评估:血管狭窄程度、梗死部位、Willis环及侧枝开放程度的差异;(3)按照CTA影像评估患侧/健侧侧枝血管开放是否>50%为标准,分析症状性MCA/ICA严重狭窄且已行CTP脑灌注影像检查的个体资料,将其划分为侧枝良好组和侧枝不良组,计算所有入组者CTP血流灌注参数比(患/健侧)并组间对比,比较两组间相对脑血容量(rCBV,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相对脑血流量(rCBF,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相对达峰时间(rTTP,relative Time to Peak)及相对平均通过过时间(rMTT,relative Mean Time to Transmit)的差异,分别比较两组间入院及14d NIHSS评分、入院14d mRS神经功能损伤量表评分的差异,探究CWI早期评价侧枝开放程度及灌注水平对于评估卒中进展情况及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1.共收集160例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2.32±9.81)岁,年龄范围(40-86)岁,男性98例(61.3%),女性62例(38.7%);按病变部位分组,混合型分水岭梗死(MWSI,Mixed-type Watershed Infarction)32例,CWSI 52例,IWSI 76例。2.CWSI与IWSI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比较,房颤、心脏室壁结构异常、病灶侧MCA严重狭窄比率、病灶侧ICA严重狭窄比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er回归分析显示房颤(OR=2.222;95%CI:2.008-4.902)、心脏室壁结构异常(OR=2.825;95%CI:1.126-7.092)为CWSI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侧MCA严重狭窄(OR=2.597;95%CI:1.187-5.682)为IWSI的独立危险因素。3.按卒中严重程度分组,得到轻型缺血性卒中组93例,非轻型缺血性卒中组67例。两组危险因素比较,在高血压病史、血HCY浓度、CWI梗死类型、病灶侧MCA严重狭窄比率、病灶侧ICA严重狭窄比率、侧枝循环开放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er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497;95%CI:1.061-5.875)、MWSI梗死类型(OR=22.928;95%CI:5.525-95.152)、MCA严重狭窄(OR=3.668;95%CI:1.592-8.452)为非轻型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侧枝循环开放良好(OR=0.178;95%CI:0.071-0.445)为轻型卒中的保护性因素。4.症状性MCA/ICA严重狭窄且具有CTP脑灌注水平检查资料的患者41例,按侧枝开放程度分组,得到侧枝开放良好组24例,侧枝开放不良组17例。两组相对灌注参数在rCBV、rCBF、rTTP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入院NIHSS评分、入院14 d NIHSS评分、入院14 d mRS评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侧枝循环良好组在灌注参数、症状表现、短期转归均优于侧枝不良组。结论1.皮质型分水岭梗死更可能与房颤、心脏结构异常、动脉不稳定斑块等容易引起微栓子出现的病因相关;相对于其他颅内外血管,大脑中动脉的严重狭窄更容易引起内侧型分水岭梗死。2.高血压、混合型分水岭梗死、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与严重的分水岭脑梗死症状表现相关。3.良好的侧枝循环开放对于优化梗死区周围灌注,减轻症状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