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马庙构造工区南部三维地震勘探的完成和一批新井的完钻,为该工区蓬莱镇组的沉积环境及砂体展布规律提供了大量新的资料,早期的研究成果已不能适应新的勘探开发形势。我们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勘探开发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地质、测井和地震砂岩层段的对应关系,追踪全区蓬莱镇组Ⅲ、Ⅳ段各层段砂体,确定砂体空间展布。以三维数据砂体识别为基础,进行三维、二维区块连片解释。在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建立沉积微相标准剖面,编制蓬莱镇组各层段沉积微相平面图,预测高产砂体的有利区分布,为该工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更加准确的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分类建立了地质、测井解释的砂岩层段与地震属性的对应关系。通过对三维、二维测线蓬莱镇组Ⅲ、Ⅳ段砂体追踪,完成了各亚段的砂体精细解释工作,确定了各亚段砂体的发育情况,在空间的展布特征及连通性等。 2.通过对蓬莱镇组Ⅲ、Ⅳ段亚相类型和沉积格局的研究,确定了研究区范围内蓬Ⅲ、Ⅳ段以湖泊三角洲沉积为主,夹少量正常湖泊沉积。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果,分析出蓬Ⅲ-Ⅳ段砂体具有大致呈北北东/北东—南南西/南西向不规则网状分布的沉积格局。通过对蓬Ⅲ、Ⅳ段各亚段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的研究,分析出蓬Ⅳ-2上亚段为蓬Ⅲ、Ⅳ段所有亚段中砂岩最发育的亚段。 3.通过对本工区60余口生产井的分析,特别是对其中7口高产井的沉积微相、砂体储集性能的精细研究确定了蓬莱镇组各层段沉积微相与高产井的关系。即白马庙地区蓬Ⅲ、Ⅳ段高产井主要分布于湖泊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区,其产层为分流河道微相,具有砂岩单层厚度大、粒度粗、有一定的延伸范围的特征。确立了在各亚段的三角洲平原亚相分布区内,地震解释的有一定延伸范围的厚层砂体应是今后钻井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