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阿尔茨海默病化合物ZCY-15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bei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主要病理特征是神经系统中的中枢神经逐渐丧失功能,临床表现为记忆力逐步减退,认知能力逐渐丧失以及行为改变,最终导致残疾和死亡,其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还没有治疗AD的有效药物和方法。ZCY-15是参照美金刚及其酰胺类似物结构设计并合成的新型化合物,可以很好地改善喹啉酸诱导小鼠痴呆模型的认知和学习能力,药效略优于美金刚。本课题通过对ZCY-15的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代谢、排泄方面进行系统性研究,阐明其体内过程,为ZCY-15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药代动力学支持;通过药效学研究考察ZCY-15对AD细胞和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探究ZCY-15的主要药物靶点及作用通路等,明确抗AD药效,为后续研究提供药效学基础。研究方法:1.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建立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ZCY-15浓度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对方法的专属性、基质效应、回收率、准确度和精密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验证;在低、中、高(0.75、2.25、6.75 mg·kg-1)剂量灌胃和中剂量(2.25 mg·kg-1)尾静脉注射给药后,测定大鼠体内ZCY-15的血药浓度,分析其药动学行为和吸收特征。建立LC-MS/MS法测定大鼠组织器官中ZCY-15浓度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对方法的专属性、基质效应、回收率、准确度和精密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验证;中剂量(2.25 mg·kg-1)灌胃和尾静脉注射给药后,测定不同时间点脑、海马、肝、心、脾、肺、肾、脂肪、肌肉、睾丸(雄)或卵巢(雌)、大肠、小肠、胃中ZCY-15浓度,探究其在大鼠组织器官中分布及随着时间变化的情况,明确其血脑屏障通过性,能否到达脑内预定组织。2.代谢和排泄研究应用高分辨质谱Bruker TM Tims TOF Pro串联Bruker TMELUTE UPLC,对中剂量(2.25 mg·kg-1)灌胃给药后大鼠血浆、胆汁、尿液和粪便中ZCY-15代谢产物进行鉴定,明确代谢物的化学结构、代谢时间和代谢途径特征等。建立LC-MS/MS法测定大鼠排泄物中ZCY-15浓度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对方法的专属性、基质效应、回收率、准确度和精密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验证;测定中剂量(2.25 mg·kg-1)灌胃给药后大鼠胆汁、尿液和粪便中ZCY-15的浓度,明确其在大鼠体内的排泄特征。3.药效学研究应用CCK-8方法,检测ZCY-15分别作用于Aβ1-42和喹啉酸诱导的AD细胞模型后细胞存活率,明确其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和有效浓度范围。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方法,检测有效浓度范围内ZCY-15分别作用于Aβ1-42和喹啉酸诱导的AD细胞模型后的抗凋亡作用。应用离子通道膜片钳法,检测ZCY-15对于NMDA受体的离子通道阻断作用。应用反向寻找药物靶点软件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ZCY-15的可能作用靶点。通过最大耐受量实验,检测小鼠对于ZCY-15的安全耐受量。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梯度浓度ZCY-15对于AD小鼠模型认知和学习能力的改善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梯度浓度ZCY-15对于AD小鼠模型脑内Aβ沉积的清除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梯度浓度ZCY-15对于AD小鼠模型脑内预测靶点蛋白及相关通路蛋白水平的调控作用,验证药物作用靶点。应用ELISA方法,检测梯度浓度ZCY-15对于AD小鼠模型脑内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结果:1.药动学和组织分布本部分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可同时用于血浆及组织匀浆中ZCY-15浓度,线性范围为1.95~1000 ng·m L-1,基质效应、回收率、准确度和精密度等均符合生物样本检测要求。梯度浓度ZCY-15灌胃给药后,雄、雌鼠组Tmax均小于1.4 h;雌、雄鼠组T1/2均大于4 h;雄鼠组Cmax、AUC0-∞均小于对应雌鼠组;雌鼠组清除率显著低于雄鼠组;雄、雌鼠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4.59±1.36)%、(5.81±0.86)%。灌胃给药后雄、雌鼠组大肠、小肠、胃中ZCY-15浓度最高,脂肪组织次之。在脑组织和海马中均检测到了ZCY-15的存在。血浆浓度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2.代谢和排泄研究中剂量(2.25 mg·kg-1)ZCY-15灌胃给药后大鼠的血浆、胆汁、尿液和粪便中共检测出10种可能代谢产物,其中MP2F2为血浆和粪便共存代谢产物,MP3U1和MP4U2为血浆和尿液共存代谢产物,MP1为血浆独有代谢产物,MU3为尿液独有代谢产物,MF1、MF3、MF4为粪便独有代谢产物,MB1和MB2为胆汁独有代谢产物。以上代谢产物均通过Ⅰ相代谢反应中的氧化反应产生。本部分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用于检测胆汁、尿液、粪便中ZCY-15浓度,线性范围为1.00~200.0 ng·m L-1,基质效应、回收率、准确度和精密度等均符合生物样本检测要求。灌胃给药后大鼠胆汁中ZCY-15排泄率仅为(0.0002±0.00009)%;尿液样本未检出ZCY-15;粪便中ZCY-15排泄率仅为(0.99±0.57)%;药物可能主要以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3.药效学研究ZCY-15分别作用于Aβ1-42和喹啉酸诱导的AD细胞模型,表现出显著的神经细胞保护和抗凋亡作用,有效浓度范围分别为1.56~12.50μM、3.13~12.50μM,计算得EC50分别为4.04±0.20μM和7.34±0.45μM。ZCY-15不能阻断NMDA受体离子通道,明确其不是NMDA受体拮抗剂。反向寻找靶点软件计算得出,EPHX2可能是ZCY-15主要作用靶点。在0~5 g·kg-1剂量范围内ZCY-15对小鼠具有很好的安全性。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梯度浓度(1.5,3.0,4.5 mg·kg-1)ZCY-15可显著降低AD小鼠模型穿越平台潜伏期并提高了穿越平台次数。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梯度浓度(1.5,3.0,4.5 mg·kg-1)ZCY-15可显著减少AD小鼠模型脑内Aβ沉积的细胞数。WB实验结果显示,梯度浓度(1.5,3.0,4.5 mg·kg-1)ZCY-15可显著下调AD小鼠模型脑内EPHX2、i NOS、GFAP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PI3K、p-AKT、p-GSK-3β蛋白的表达水平,验证了靶点预测的正确性。ELISA实验结果显示,梯度浓度(1.5,3.0,4.5 mg·kg-1)ZCY-15可显著下调AD小鼠模型脑内TNF-α、IL-1β、IL-6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上调IL-3水平,对于Aβ沉积引发的炎症损伤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结论:1.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研究首次建立了LC-MS/MS方法,应用于检测血浆及组织匀浆中ZCY-15浓度。ZCY-15能够经小肠快速吸收入血,短时间达到血药浓度峰值;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成比例增加,药动学表现为线性特征;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偏低,存在性别差异;肾脏可能是主要排泄器官。ZCY-15能够透过BBB,对海马有很好的靶向选择性。2.代谢和排泄研究大鼠的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中检测到10种代谢产物,均通过Ⅰ相代谢反应中氧化反应产生。首次建立了LC-MS/MS方法,应用于检测胆汁、尿液和粪便匀浆中ZCY-15浓度。ZCY-15在大鼠体内经胆汁和粪便的排泄量极少,主要是以代谢产物形式排出体外。3.药效学ZCY-15是一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的新型环氧水解酶抑制剂,对于AD细胞模型展现出很好抗凋亡的保护作用;通过调控EPHX2等蛋白及通路,减少脑内Aβ沉积,降低脑内炎性损伤,改善了AD小鼠模型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展现出了很好的抗AD药效。
其他文献
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嵌入式计算平台算力的提高,自动驾驶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可靠高效的自动驾驶技术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以规避掉很多由于疲劳、酒后驾驶等引发的交通事故。环境感知模块是自动驾驶技术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获取周围环境中的3D环境信息。车辆根据环境中的障碍物分布、路标等信息进而通过决策控制和路径规划算法控制规划车辆的运动。因此环境感知对目标的有效检测是后续车辆安全驾驶的
普通双排桩在基坑工程中较为常见,但其变种直-斜桩即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的桩与垂直桩交替布置的结构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较少。为了研究直-斜桩中斜桩长度与桩径对于整体结构的影响,采用Midas gts nx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斜桩两种参数的控制,研究对于基坑整体的影响来寻找总结其一定的规律,并将模拟所得的数据拟合曲线进行观察归纳。研究结果表明斜桩支护能有效的控制基坑位移,其最大水平位移位于桩顶下方
降排截水法作为经济有效的一种抗浮措施,在地下空间大量开发利用的趋势下,研究降排截水法的影响因素,能够在工程中快速地优化抗浮方案,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基坑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泄水孔数量、泄水孔间距、弱透水层厚度、弱透水层渗透系数及弱透水层相对位置5个变量进行影响因素权重分析,其影响因素权重分别为0.154,0.003,0.400,0.332,0.111。结果表明,弱透水层对降
近年来,大量基坑造成紧邻铁路位移超标,严重影响安全运营。目前类似基坑支护及影响研究尚不成熟、亟待研究。以临近金温铁路路基边坡的青田县火车站管理用房基坑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基坑开挖对邻近运营铁路的变形影响,结果表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邻近铁路的水平位移超过报警值;对原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优化,增大铁路侧围护桩桩径、支撑体系由钢支撑变更为混凝土支撑,对路基边坡防护采用护墙增大其安全系数。数值模拟和
郑州东区普遍分布砂层,砂层力学指标的取值对郑州市基坑工程安全和造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郑州地区某基坑监测数据的分析,以监测到的支撑轴力为反演目标,结合开挖工况通过正交参数直接反分析计算,得到郑州地区黄河冲积平原区典型砂层的力学指标。反分析结果略高于原位测试判别结果,说明实践中可利用原位测试,结合砂土的状态确定砂土的力学指标。
超大体积硅基乙炔分子是一类具有特殊取代基效应的化合物,不仅被用作普通有机合成的多用途炔基亲核试剂,还可作为炔的聚合物、硅炔-乙炔共聚物的前体分子和乙炔桥接有机金属配合物的硅保护中间体。其大体积的硅基可为合成结构新颖的重主族元素化合物提供良好的动力学保护效应,炔类三键可与重14族元素形成不饱和环状化合物。三取代膦的化合物在过渡金属化学中可作为Lewis碱配体用于合成还原性的金属配合物和制备均相催化剂
依托某超大径深比三圆环内支撑基坑支护工程,介绍了圆环内支撑设计、运营效果三维数值模拟预测、施工要点及实际运营效果。实践表明:圆环内支撑+栈桥体系是超大径深比圆环内支撑拱效应发挥的保证;最大水平位移部位是距离圆环内支撑最近或发育淤泥的冠梁段,此部位应提高连梁密度和配筋,施工时重视对此部位监测。圆环内支撑节约了钢材和水泥,减少了生产钢材和水泥材料能源消耗,降低了基坑工程建筑垃圾,实现了国家要求的碳中和
随着有机电子学的高速发展,制造业对于高性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其中,萘酰亚胺、并苯类化合物以其独特的光电性质,参与构筑了大量高性能有机半导体材料。本文即以上述两种化合物作为构筑单元,通过共轭扩展、取代基修饰等方法制备了两种有机稠环化合物,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主要内容如下:一、设计合成了一种正己基链修饰的萘酰亚胺双边稠合并二噻吩的n型半导体材料分子。通过对3-己基噻吩的溴化并与硫单质的亲
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流感每年可导致约50万人死亡,而近年来动物源性流感病毒特别是禽流感病毒跨越物种屏障感染人类的病例不断出现,更是加大了流感防控的难度。此外,流感可与新冠共存,两者合并感染的重症及死亡风险大增。因此,流感的防治依然是当前及未来医药卫生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尽管目前已有多种抗流感药物获批上市,但是它们的广泛临床应用却面临着诸多限制,其中最严重的是耐药性问题。由于流感病毒固有的高变异性,
随着人们经济和生活压力的增加,慢性疼痛症状普遍出现。因此镇痛效果好同时又能降低副作用的新型镇痛药的研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BU08028作为一种双靶点的化合物能同时作用于孤啡肽(NOP)受体和阿片(MOP)受体。NOP受体激活能够协同增加MOP受体发挥的镇痛作用,并能减少MOP受体激活带来的副作用。实验证明BU08028具有和加巴喷丁(GBP)一样的镇痛作用,并且没有不良反应。因此BU08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