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得到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JL048)——“中美经济非对称共生条件下我国流动性重复逆转问题研究”的资助。次贷危机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既体现出当今世界空前紧密的经济联系,又衍生出许多前所未有的经济现象,流动性重复逆转便是其中一个。从2006至2010年,美国、中国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了流动性从过剩到紧缩,再由紧缩恢复至平缓甚至过剩的现象,本文定义这一现象为“流动性重复逆转”。政府经济在逆转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变化程度深的流动性转化中遭到了重创。为将其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无论是在首次逆转还是在再次逆转阶段,国家均出台了相关政策,但作用效果却可圈可点。政策问题不仅是中国金融理论中的前沿课题,同时也关系到政策选择、调整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将政策与流动性的变化相联系并进行深入探讨。特别是在中美相关性日益紧密的今天,我国流动性重复逆转再次出现的可能性极大,研究政策实施效果以适应流动性变化成为了重中之重。本论文在对现状和文献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理清了中美两国流动性变动轨迹,提炼和延展了流动性的内涵。同时,以次贷危机为主要脉络,总结归纳出美中两国流动性重复逆转变化的现象和特征,为救市政策的出台奠定了背景基础。本论文在理顺多方面、多角度关系的同时,重点挖掘四种传导:美元传导环流、次贷危机扩散、政策演变传导和政策效用传导。从美元本位制导致的失衡经济引入,分析中美在次贷爆发前后流动性的首次再次逆转变化。并以此为主线,对整个阶段美中两国以国别为分水岭出台的政府救市政策进行分析和考证,从而对此阶段国家施政的成效进行比较分析,为未来我国能从容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金融动荡做好理论和行动的双重准备。本论文在探讨政策的相互作用中,运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美对中的政策外溢细化至经济、政策,既突出了美方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之深,又表明中方政策选择的两难,突出人民币被动升值的严峻压力。本文从中国、美国、首次、再次的角度将整个事件进行划分,在分析流动性现象,指明政策推动致因,演绎救市手段变化,剖析演进逻辑和效果之后,提升理论高度,从深挖掘:既从“为什么”的角度探究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又从“怎么办”的角度立足我国提纲挈领的提出建设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