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根据新疆准噶尔东部地区双井子剖面石钱滩组腕足动物化石的研究,建立了晚石炭世腕足动物组合,并与国内外同时代腕足动物组合进行了对比。在详细分析化石的产出层位、组合特征及其产出岩性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腕足动物群落,确定了各群落的底栖生态位,并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根据双井子剖面600多块腕足动物化石标本的研究,共鉴定腕足动物化石46属56种,制作化石图版3个,丰富了该区石炭系腕足动物的化石内容。2.建立Muirwoodia quadrata组合,并通过与国内外同时代化石组合的对比,对其时代意义进行了详细讨论,认为其时代属于晚石炭世早期。3.通过埋藏学分析,结合化石的自然产出层位,将双井子剖面的腕足动物化石划分为4底栖群落。进而根据群落产出围岩的岩性特征、组成结构和个体生态等,确定底栖群落的生态位,并分析了其环境意义,认为该区石炭纪腕足动物群落主要是一些较低能环境下的产物,其底栖生态位主要介于BA2-BA3之间,水深范围不超过60m。4.通过对剖面岩性、岩相的研究,分析沉积相并划分沉积旋回。最终,将群落在纵向上的取代规律和沉积旋回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群落取代与相对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控制群落取代的最直接因素是相对海平面变化,而基底性质、食物供给和海水盐度等因素也对群落取代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