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画(picturesque)”是源于18世纪英国的一种绘画的美学观念,进而演化为一种造园的方法,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影响到了法国和德国的造园艺术,甚至在19世纪影响了以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为代表持有的一种反修复的“如画”遗产保护观点。“如画(picturesque)”作为18世纪西方艺术理论中的最重要的美学理论之一,是英国乃至欧洲18世纪艺术及园林史上非常重要的概念,对英国造园艺术的影响长达一个多世纪,但“如画(picturesque)”理论与园林实践之间是一个复杂且相互影响的关系,且“如画(picturesque)”这个观念本身受其他很多因素(如风景画、风景诗等)的影响,因此“如画(picturesque)”的观念不是一步到位的理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循循渐进形成的。准确来说,在18世纪之后,“如画”的观念和理论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解读都不相同,相应地反映在造园实践上亦是如此,即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造园偏好。本文以“如画(picturesque)”为中心,探讨理论演变的过程、影响因素、造园实践和设计特点,“如画(picturesque)”的遗产保护观点,并希望总结出英国此类园林遗产保护的经验,形成可供参考的方法或者模式。本文的“如画(picturesque)”风景园林理论及遗产保护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是本论文的基础。首先对“picturesque”以及为何把对应的中文译文选为“如画”一词进行解读;再者对题目中的如画风景园林的命名为何适合本次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时下的话语语境进行了解读;最后是对风景园林遗产的阐述,明确风景园林遗产是世界遗产中的一个类别。其次,从学术和现实两个方面交待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第二章开始对“如画(picturesque)”园林的萌芽与发展进行研究,第一节分别从新的自然观出现、视觉感受过渡、大旅行、理想景观的出现等方面展现当时的英国人是怎么从“古典理性”过渡到“如画感性”的以及“picturesque”的美学理念是怎么开始被讨论起来的;第二节分析了风景画和风景诗如何与“如画(picturesque)”这个观念相互影响并推动的。第三章以早、中后期为分界点,分别研究了代表理论家的观点和代表造园师的园林实践,并总结其代表观点;最后归纳总结“如画”园林的艺术特点。第四章节在时间线上延续,“如画”观点影响到了遗产保护领域,园林的“如画”观念所延伸出的审美标准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画”带来了一种新的美学标准。由乡村古迹、田园乡舍开始这种审美标准带来了关于古迹保护的新思考,本章对19世纪的“如画”的遗产保护观点展开研究。在“如画”相关的理论梳理结束后,第五章论文落位到“如画”园林遗产上,关于此类历史园林的保护从其整体社会的参与模式、保护机构、其先进的保护理念切入,并以某些园林遗产为了恢复其十八世纪的“如画”状态,而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为例展开研究,继而归纳总结出此类园林遗产的保护经验。最后,结论部分对本文研究的“picturesque(如画)”理论从萌芽到发展再到演变的理论脉络以及相应的实践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需要展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