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从初中就开始接触物理知识的理工科学生来讲,大学物理是一门十分重要、也非常熟悉的基础课程。但是,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后,却不能很快的适应大学物理的学习,学习效果很不理想。研究表明,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不能顺利衔接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深入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成为了大学物理教学研究中的新热点。 本研究立足于大学生和中学生两个群体,从切实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现状入手,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发现,与中学生的物理课堂听课效果相比,大学生的听课效果确实明显下降。对比分析大、中学两组数据后,结合大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探寻出了实现顺利衔接的一个突破口--课前预习环节。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课前预习环节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环节,但目前却成了学生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为此,很有必要对课前预习现状进行改善。本文以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为指导,遵循学科课程教学论的教育原则和教学规律,密切联系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以改善预习环节为目标,以实现大、中学物理学习顺利衔接,优化大学物理学习效果为最终目的的建议与举措:(1)教学模式由“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2)教材增设先导材料,使预习有据可依;(3)丰富网络教学资源,使预习材料更具选择性;(4)优化教学管理手段,强化培养预习习惯。 在先导材料和相关配套举措的共同作用下,学生预习习惯将有所改善,逐渐摆脱原有的学习恶性循环,进入良性循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对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