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十二五规划”和“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学生是教育的中心,学生发展就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尤其是良好的学生情感发展有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社会交往。同时,班级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基础的系统要素,而班级规模是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显著指标。因此,从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角度审视义务教育适度班级规模,探讨班级规模与学生情感发展的相关关系有助于明晰学生情感发展的方式,进而使得义务教育“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本研究从规模经济理论出发,主要采用历史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把上海市3个样本区6所义务教育学校的班级规模与学生情感发展状态作为研究对象,在理论研究联系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将班级规模划分为:20人以下21-25人、26-30人、31-35人和36人以上5个区间;将学生情感发展分为品行发展、学习态度和人际互动3个维度,并细化成8个具体指标,由此设计相应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在研究过程上,本研究以文献研究资料为基础,以实地调研数据为根本,使用SPSS17.0和MICROSOFT EXCEL2007为主要研究工具,首先对研究数据做初步统计处理,然后分析班级规模与学生情感发展的相关性及其显著性水平,再借助量化性的标准分数,测算出不同班级规模中的学生情感发展状态,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研究的结论归纳为三点。第一,总体看来,如果将学生情感发展看作义务教育收益,学生情感在某一班级规模内的发展符合规模经济的一般规律。第二,具体到学生情感发展的8个指标,班级规模与生活态度、创新思考和生生关系呈正相关,与道德品质、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和班级认同呈负相关,与情绪管理基本不相关。第三,26-30人的班级在上海市3个样本区中最为普遍,学生情感发展的整体状态在此规模的班级中也相对更优。本研究的结论存在一定的范围局限性,所有的数据均来源于上海市3个样本区,因而相关性分析得出的结论也仅适用于该样本区,不具有推广意义,即本研究更多的是通过班级规模与学生情感发展相关性研究探寻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的新切入口,对义务教育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新途径进行探索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