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立场和美学维度:《那里发现了什么:论诗歌与政治的笔记》之解读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nimaqubao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德里安娜·里奇(1929-2012)是当代美国颇负盛名的诗人和女性主义批评家,70年代之后更是以其激进女性主义思想和鲜明的政治立场而蜚声美国文坛。在后期涉及全球女性问题、政治公正、种族歧视和社会平等等公共议题的写作中,里奇逐渐发展了她的诗学理论,畅达了她的政治使命感。散文集《那里发现了什么:论诗歌与政治的笔记》就是她以诗歌和散文的形式实现民主梦想,坚守其知识分子立场的一个典范。  本文以该散文集为案例,从里奇的知识分子立场和诗学建构切入,探讨了里奇知识分子身份的成因及其后期诗歌的主题和技巧。论文的两个基本观点是:其一,她在坚定地批判美国社会不公和为压迫者代言的文学实践中确立了她的知识分子批判立场;其二,她通过抵制资本主义权力体系对语言意义的剥削,变革诗歌形式以承纳多阶层、多种族的诗歌读者,从而构建出了一种对话性的和作为修正性的诗学理念。本研究以期为理解里奇的诗学观提供一条参考,也为评价其散文与诗歌、政治与美学之间的高度互动提供基本的依据。
其他文献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隐喻现象其实质是人类思维的概念化。然而语言只是人类众多交际符号中的一种,除语言之外的诸如图像,建筑,声音,手势等其它模态中也存在隐喻表征
中医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与京剧和国画并称中国的三大国粹。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为中华儿女的健康保驾护航,也为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学位
语码转换是一种在语言接触过程中出现的十分复杂的现象。这一现象现已日益普遍。从20世纪70年代起,这一现象便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相比于国外,我国对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