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yth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一种理想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探讨长期补充叶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3)探讨长期补充叶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膳食诱导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设立普通饲料组作为对照。于喂养6周后(STZ用药前)对大鼠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分别于喂养6周后(STZ用药前)及喂养16周后(STZ用药后10周)剪尾采血检测空腹血糖及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ISI),每周检测大鼠体重和空腹血糖1次,并粗略测定24小时饮水量,观察大鼠尿量、精神状态及毛色变化,用以评价模型质量。(2)将制备成功的2型糖尿病大鼠39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小剂量叶酸组和大剂量叶酸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补充叶酸11周后,剪尾采血分别检测血清NO(硝酸还原酶法)、SOD(黄嘌呤氧化酶法)及MDA(硫代巴比妥酸法)水平;取胸主动脉制备主动脉环进行离体血管环反应性测定;取心肌标本,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地高辛标记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法(SABC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Bax和Fas蛋白表达。结果:(1)6周末时,高热量饲料组大鼠的体重(P<0.05)和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P<0.01)明显高于普通饲料组,且ISI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间空腹血糖及口服糖耐量无明显差异。6周末经尾静脉注射STZ 30 mg/kg,模型成功率76.47%,死亡率为13.73%,自发缓解率为5.13%。16周末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剂量叶酸组及大剂量叶酸组的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均无明显降低,而空腹血糖明显升高(P均<0.01),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较STZ注射前有所降低,但仍不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ISI明显降低(P均<0.01)。(2)18周时(STZ注射12周后),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NO和SO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8周时(补充叶酸11周后),小剂量叶酸组及大剂量叶酸组大鼠血清NO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增高(P均<0.05),血清SOD水平亦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和P<0.05),而血清MDA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3)离体血管环反应性测定结果显示:在每一个Ach累积浓度下,模型对照组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或P<0.01),而小剂量叶酸组和大剂量叶酸组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度则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小剂量叶酸组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度与大剂量叶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4)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小剂量叶酸组及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1),小剂量叶酸组及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又较小剂量叶酸组进一步降低(P<0.05)。(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小剂量叶酸组及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Bcl-2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OD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小剂量叶酸组及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Bcl-2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OD值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加(分别为P<0.05和P<0.01),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Bcl-2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OD值又较小剂量叶酸组进一步增加(P<0.05);模型对照组、小剂量叶酸组及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Bax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OD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或P<0.05),但小剂量叶酸组及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Bax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OD值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Bax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OD值又较小剂量叶酸组进一步降低(P<0.05);模型对照组、小剂量叶酸组及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Fas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OD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或P<0.05),但小剂量叶酸组及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Fas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OD值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Fas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OD值又较小剂量叶酸组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1)本实验采用膳食诱导加小剂量STZ制备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具有胰岛素抵抗及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是一种较为理想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2)在2型糖尿病大鼠(病程12周)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ndothelium-dependent vascular ralaxation, EDVR)功能减退,NO活性降低和氧化应激可能是其重要发病机制。长期补充叶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具有明显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叶酸增加NO合成以及叶酸的抗氧化作用有关。(3)在2型糖尿病大鼠(病程12周)存在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Bcl-2、Bax和Fas基因共同参与调控了2型糖尿病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可能是糖尿病状态下重要的心肌细胞死亡信号,NO活性降低可能在糖尿病心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长期补充叶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明显预防作用,它可明显上调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并下调凋亡刺激基因Bax和Fas的蛋白表达,进一步表明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其参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叶酸增加NO合成以及叶酸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校园网络建设、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越来越为学校与教师所重视,大家试图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现状。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英语教学带来质的飞跃,它通过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既符合
前言 胶原(collagen)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中的重要组成成分。近年研究发现胶原不仅是AS斑块组织的支架结构,而且它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事件如内膜通透性的改变,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斑块的不稳定性等均产生影响,在这些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主要降解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调控发
作者结合当前英语写作的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通过长期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从说写结合与作文教学、“十是否”与作文修改、多功能化教师角色、“七嘴八舌”和活力讲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