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其目的在于降低行政决策的风险和成本,最大限度的增进公共利益,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则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坚实基础和内在要求。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决策体制向现代决策体制、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转变时期。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局面和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如何避免决策失误、努力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就显得至关重要。现阶段,随着行政学研究范式的转变,新公共行政学、新公共管理学和治理理论的兴起,对我国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表现在行政决策方面,就是允许多元主体参与行政决策过程,从而改变原先政府单一主体自上而下的权力运行向度,第三部门组织、社会公众和媒体等政府之外的主体在行政决策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多元主体参与行政决策已经具备了完善的程序、模式和制度保障,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多元主体参与行政决策还只是一种美好的预期。本文将从这一时代背景出发,力求探索行政决策多元主体参与的理论基础,并对我国行政决策多元主体参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从而找出我国行政决策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优化的制度安排。文章首先对国内外行政决策及多元主体参与的理论研究成果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其次,在明确行政决策、多元参与主体、多元参与主体在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博弈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治理理论、多中心理论、协同学理论、公民社会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理论为多元主体参与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结合多元参与主体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分析了多元主体参与决策存在的问题,并追寻其原因。第四,提出行政决策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优化的目标、理念和前提。最后,为了实现行政决策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优化的目标,本文认为必须从整合决策程序,建立多元主体互动机制;转变决策观念,增强多元主体参与意识;强化保障机制,优化多元主体参与环境等方面对行政决策多元主体参与进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