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侧沟茧蜂化学感受器鉴定及气味结合蛋白MmedOBP19味觉功能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lee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Haliday)属膜翅目茧蜂科,是一种寄主非常广泛的内寄生蜂,能够寄生鳞翅目夜蛾科和尺蛾科40多种昆虫,包括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和甘蓝夜蛾Barathra brassicae(Linnaeus)等重大农业害虫,是控制害虫种群密度的重要自然因子。  昆虫主要通过嗅觉和味觉识别外界的化学信号,化学识别系统在昆虫的觅食、交配、躲避天敌和选择产卵场所等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参与了昆虫的嗅觉识别过程。通过筛选中红侧沟茧蜂触角转录组数据,本实验室已经鉴定出20个气味结合蛋白。组织表达谱表明,MmedOBP19在中红侧沟茧蜂成虫的足中高表达,推测可能参与其足部化学感知功能。有鉴于此,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化学感受器在中红侧沟茧蜂足部和下颚须的分布,并通过原位杂交和荧光竞争结合试验研究MmedOBP19在足中的表达及重组蛋白配体结合特征。相关结果有助于解析寄生蜂化学感知行为。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扫描电镜分别对下颚须、前足、中足和后足各节进行观察,发现中红侧沟茧蜂的下颚须上感受器共2种,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在中红侧沟茧蜂足的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体表分布3种类型的感受器: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和刺形感受器表面均无孔状结构,锥形感器顶端有2个孔状结构。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探讨并明确MmedOBP19基因在中红侧沟茧蜂足的分布。结果表明,MmedOBP19基因主要分布在中红侧沟茧蜂前足跗节的表皮下方。  对在中红侧沟茧蜂成虫足中高表达的MmedOBP19进行了克隆、表达和纯化,得到了MmedOBP19重组蛋白。纯化的重组蛋白MmedOBP19与86种化合物进行荧光竞争结合试验,其中包括68种植物挥发物和18种非挥发性物质。结果显示:MmedOBP19与非挥发性植物次生物质包括棉酚(K1=2.32±0.17μmol/L)、硫酸黄连素(K1=4.86±1.81μmol/L)、槲皮素(K1=4.93±0.21μmol/L)、单宁(K1=5.23±0.38μmol/L)、芸香叶苷(K1=5.91±0.26μmol/L)和奎宁(K1=6.05±0.51tmol/L)等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同时能够结合低挥发性物质油酸(K1=4.32±1.73μmol/L)和亚油酸(K1=3.55±0.44μmol/L),但与挥发性物质柠檬烯(K1=12.65±2.55μmol/L)的结合力较弱。
其他文献
1  强在班上一直很安静,就像个“隐形人”。虽然我们在一间教室度过了两年多时间,但好像从没有说过话。如果不是老师把他调来跟我同桌,我想,可能直到毕业,我都不会注意班里曾有过这样一个同学。  刘强坐在靠窗的角落,沉默寡言,一如他身后静静的冷墙。当大家在教室里吵吵嚷嚷说个不停的时候,他都是在低头看书,独自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仿佛身边的人跟他不是一个星球的。  我喜欢人多,爱热闹,还是班上公认的“话
期刊
次入睡之前,总有一段放纵想象力的惬意时光,在短短十几分钟里,我可以编织出一个个奇妙的故事,或如史诗般宏大,或如小夜曲般浪漫。虽然故事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有一条始终不变,那就是作为主角的我,在幻想的世界里一往无前,无往不利。   这个睡前习惯,从我懂事起,便一直保留至今。小时候,我想象自己成为狮子王辛巴的伙伴、美少女战士的朋友。上了中学,我开始摆脱别人的剧本,自己当起睡前故事的编剧。英语考试不理想,
期刊
昆虫是动物世界中最多元化的类群,拥有多种多样的生命形态,几乎能够适应各种生态环境。为此它们进化出了高度敏感的化学感受器官,这是他们与环境相互作用和个体之间交流的核心。
六月底,朋友忽然问我:“在天安门看升旗要不要预约?”  我实言相告:“我没看过我不知道,我估计网上有攻略。”  一分钟后,她骇然对我说:“要凌晨两点半排队,三点多进场,四点多就升旗了——一共就升几分钟!天,一点起床还是一晚上就别睡了?第二天估计得睡一整天才补得回来!”  我正忙,随口说:“那就别去了吧。”  她毅然说:“不行。这是一个我给孩子的承诺。”  去年寒假《无问西东》大热的时候,她带上初中
期刊
在植物病毒中,双生病毒是唯一一类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环状DNA病毒,多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根据昆虫介体、基因组结构和寄主范围的不同,双生病毒科可划分为四个属:菜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