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传统能源消耗加快、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世界民用核能的发展势在必行。但是核电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其中铀资源的短缺和环境问题是制约核电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铀的分离与富集技术息息相关。因此寻找高效,快速,高选择性的铀的分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分别采用共缩聚法和后嫁接法合成了两类功能性介孔硅基材料,应用于水溶液中U(VI)的吸附。共缩聚法合成了磷酸酯基修饰的MCM-41(NP10),后接法合成了二氢咪唑基修饰的SBA-15(DIMS)和氨基修饰的SBA-15(APSS),共三种功能化介孔氧化硅材料。对材料进行了XRD,HRTEM,SEM及N2吸附脱附表征,结果表明两类材料均具有规则有序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均匀,功能化成功。采用静态批式方法研究了常规条件下NP10,DIMS,PASS三种材料对U(VI)的吸附行为,考察了U(VI)起始浓度、pH、吸附时间、离子强度及固液比等对吸附的影响,并研究了脱附,及材料对U(VI)的选择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这三种材料对U(VI)的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其中NP10在pH=7时对U(VI)的吸附容量达到303mg/g,吸附平衡时间为30min。DIMS在pH=7时对U(VI)的吸附容量即可达到395mg/g,10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APSS在pH=5.3±0.1时吸附容量更是高达409mg/g,1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无论是吸附容量还是吸附速度均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分子筛类材料。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材料对U(VI)的选择性吸附效果均很好。研究还发现,溶液pH对吸附的影响很大,随着pH增加,三种材料对U(VI)的吸附容量均显著增加。相比之下,固液比对吸附的影响不明显,如100mg的APSS可以将4L铀浓度为4.2ppb的铀溶液中的铀几乎完全回收。吸附后的U(VI)经过0.5M的硝酸溶液处理即能从吸附剂上脱附,整个过程的富集因子达到350以上。结果表明功能化介孔硅基材料对U(VI)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有望应用于乏燃料后处理中吸附分离铀及海水提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