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北京市朝阳区小关社区2006-2011年的居民恶性肿瘤疾病随访监测资料,对本社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生存分析,了解本社区常住人口恶性肿瘤生存率,为本社区恶性肿瘤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同时筛选出疾病分类编码(IC D-10)在C51-C57及D06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生存质量的评价,以指导本社区针对妇科恶性肿瘤存活患者群体的社区照顾;对同意入户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定性访谈,了解患者对疾病负担的想法,对社区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群体的政策实施和医疗照顾提供更具体的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使用北京市朝阳区小关社区2006—2011年所登记报告系统中所有确诊登记报告为恶性肿瘤的全部病例,避免了样本量选择的偏倚,对病例资料,运用寿命表法(Life Table)分析本社区生存率,并对不同年龄、性别及恶性肿瘤的患者生存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进行比较,建立Cox模型,分析年龄与性别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的影响。经过在EORTC官方网站注册并征得使用同意后,运用国际量表进行生存质量的调查,信度、效度较好,对三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间核心量表情况的比较,当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时,使用方差分析法(ANOVA);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使用非参数检验方法(K-W检验)。定性访谈录音被完全转录成文字,而后进行编码。结果本社区恶性肿瘤患者1年、5年、6年生存率分别为97.33%、85.96%、84.85%;<40、40~、50~、60~、70~、80~岁年龄段6年生存率分别为96.55%、100.00%、98.87%、93.98%、80.98%、61.89%;男、女性6年生存率分别为76.33%、91.54%;患病例数前10位的恶性肿瘤有:乳房(女)的恶性肿瘤、支气管和肺的恶性肿瘤、直肠的恶性肿瘤、膀胱的恶性肿瘤、肾(不含肾盂)的恶性肿瘤、结肠的恶性肿瘤、摄护腺(男)的恶性肿瘤、甲状腺的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的恶性肿瘤、胃的恶性肿瘤,6年生存率分别为96.43%、59.90%、90.48%、91.67%、100.00%、95.65%、89.39%、100.00%、54.51%、93.10%。本社区官颈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和功能状态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症状指标中,恶心和呕吐症状与便秘症状的显著性接近0.05,如果样本量更大,可能具有显著性差异;对于恶心、呕吐以及便秘的症状,子宫内膜癌患者症状的均值更接近于100,说明子宫内膜癌患者相对宫颈癌患者和卵巢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差。本次定性访谈仅1位受访者,故不具代表性。结论本社区恶性肿瘤生存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性的生存率高于男性;不同部位恶性肿瘤患者之间的生存率有差别,其中支气管和肺的恶性肿瘤、肝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最低;不同部位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尚未发现有性别差别;对于因性别特有的恶性肿瘤中,摄护腺的恶性肿瘤对男性健康有影响但生存率尚可,女性乳房的恶性肿瘤虽然患病数最多但生存率较高。本社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恶心、呕吐和便秘症状较之宫颈癌患者和卵巢癌患者较重,此类症状生存质量差。在未来的社区工作中可以将定性研究考虑在内,扩大类似的定性访谈样本量,以此得出更可靠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