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演进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BC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土地制度变迁的研究,需要比较两种不同的产权结构下的农业效率的表现,不同的效率意味着潜在的收益。在现有产权结构下无法获得的新的获利机会将会诱导人们去作出自发的产权创新,将外收益内部化。 但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国情的国家里,国家主导着任何大规模的产权变迁,土地制度也不例外。强制性变迁的理论对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统治者往往出于自身偏好的考虑而导致无效率产权安排的供给。尽管这一理论弥补了诱致性变迁缺乏国家这一在产权制度变迁中至关重要因素的不足,但是强制性变迁对于解释土地产权在长期中的变动趋势是无能为力的。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即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停滞很大程度上源于目前的集体所有的土地制度。既然各方面的分析都表明这种产权结构的效率要低于土地的个人产权,农民通过对现有产权制度的自发变革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但是这种变革却无法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中实现,也即是说国家倾向于维持目前的土地制度。我们通过对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和已有研究的考察,提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假设一个追求安全和财富最大化统治者同农民之间的相互博弈来分析土地产权如何从模糊的和不受保护的状态逐步的向明确的受双方自我实施的协议保护并可能过渡到受第三方一法治保护演进的过程,以及在受到外部的重大突发事情的影响改变了统治者同农民之间原有协议规定的利益分配之后,产权演进如何出现停滞和倒退。用这个分析框架来解释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内在机制,并通过对现实土地制度的分析,我们认为在保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下,土地产权将向越来越明确和受保护的状态演进。
其他文献
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分析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对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程度最大的
历史上陕北曾经是物产丰富,森林茂密,畜牧兴盛的地区,但是现在陕北高原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数量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每年从黄土高原输入黄河的十几亿吨泥沙中,有一半以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发展是当前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继家庭承包制和乡镇企业发展之后,中国农村在生产经营方式上出现的
人们日常工作需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繁杂,手工处理效率底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这一现状正逐步的改变。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现代办公手段可以将人们从繁杂的手工办公中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目前,生态示范区建设己处于由试点向全国推广的重要阶段,生态示范区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迫在眉睫。而规划编制工作是生态
<正>《老王》是杨绛在1984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自问世以来,被选入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过去对本文主旨的解读多以文革为背景,以"亲人"、"熟人"、"幸运的人"、"不幸者""愧怍
摘要:无论何种社会形态,行业,市场条件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始终是企业追求的第一目标。人们总是疑惑,为何一些企业就要比另一些企业成功呢?在我国经济热点不断转换,市场环境发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本文运用微观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农民
三股“圈地风”(上世纪80年代、1992年前后和2003年前后)过后,造成了大量失地农民,失地农民问题日益突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从失地农民问题这一社会焦点问题出发,通
加强宏观调控与政策激励推动农业科研深入发展王富兰,乔国宝,张小鸣(河南省农科院科研处郑州450002)实行“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调整科技系统组织结构,分流科技人员,从根本上改变科技